活出生命的价值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徇法师
有一句广告词:“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一般人把时间用来追求外在的美好境界,如:成功、名声、财富、情感,或者寄托在精神层面,以思想、知识的满足,当作生命存在的价值。更多数的人,浑浑噩噩过着每一天,从不思索生命的意义,庸庸碌碌度过一生。
以圣贤为标竿
一个跑马拉松的选手,如果不知道终点在何处,不知道为什么要跑下去,漫无目的,最后只是筋疲力尽;如果我们从不思考生命的意义,那么一生终究只是汲汲营营,不知何往。因此,谈到生命教育,必须先讨论如何启发志向,有了具体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如何启发志向?可透过向圣贤学习,来引发动机。
《论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孔子让弟子们谈谈各人心中的志向。子路说:“愿意和朋友分享车马、轻裘,即使这些身外之物受到损坏,内心也不会感到遗憾。”颜回则回答:“希望能做到不夸耀自身的才能、不张扬自己的功劳。”此时,子路也请问老师的志向。孔子说:“希望老者能过着安定的生活,朋友之间忠实诚信,年幼者能得到妥善的照顾。”师徒三人展现出不同层次的目标及想望。
一般人重视物质享受,子路能放下对外在物质的执着,愿意真诚分享,实属不易;颜回则回归心灵,着重内心德行的长养,展现君子躬厚自省的美德;孔子则心量更为广大,希望利益众生,希望达到安定、和谐的大同世界,这便是圣贤的境界。因此,要提升生命的层次,就必须向圣人学习,并且启发心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坚持中心思想
圣贤如何立大志,且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呢?即是对于内在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于中心思想的坚持。圣贤所追求的不是外在的成就,而是回归道德,对内在中心思想的具体实践,所思所想,皆是仁道;所言所行,合乎仁的标准。因此,君子仁人终其一生,克己复礼,节制私欲,使身口意合乎礼节,以修养自身,建立了完美人格的典范;再者,透过礼义实践仁心,开启尊重、包容、宽恕、奉献等美德,建立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共容共享的生命共同体。由于坚定的中心思想,唤醒使命,圣贤毕其一生,力行其志而不退。是故,中心思想的建立,是生命价值立定之关键。
中心思想的层次不同,志向就有所差异,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例如,战国时代是诸子百家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许多有抱负的人才,纷纷向各国诸侯献计,希望能实践所学,完成理想,其中,苏秦即是代表人物,他屡次向秦王献计,希望帮助秦王一统天下,却不被重用。从此,他闭门苦读,甚至以锥刺股激励自己,终于得到赏识,官拜六国丞相。反观孟子一生奔波,劝说各国君王实行仁义,放下对名利的追求,为百姓谋求安定的生活;无论受到重用与否,始终坚持仁义。苏秦着重个人理想及利益,如同短暂的火光,稍纵即逝;孟子则以其无私的仁义理想,发出火炬般的光辉,照亮后人的心灵。迄今,孟子思想仍是民主思潮的先流,深具时代意义。
生命教育,教导我们活出生命的价值,而不是机械性地过完一生。因此,向圣贤学习如何开阔心量及志向,立定中心思想,是极重要的方针。清楚方向,坚持航道,便不再随波逐流。我们是不是也该想一想:“生命的价值及意义是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