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34 期 |
|
本期主題:一生受用的財富──MQ守則 |
生命中的真財富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寅法師 科技日新月異,但人們的心靈依舊煩惱不斷,顯然地,文明的進步並沒有解決心的問題。人們經常關心物質的滿足和精神的歡愉,卻對心性的迷惑及生命的依歸疏於探索而任其荒蕪,無異迷失了生命價值的重心。殊不知心靈的健康就像蹺蹺板的支點,平衡著我們對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的追求,協調著我們人生的升沉起伏、順逆境界,它不僅是為人處世的智慧基石,也含藏生命歸宿的真正指標。 心靈環保 滌淨塵垢 心是生命的主人,披毛由此去,成佛亦由它,什麼樣的心念,就招感什麼樣的法界。人生許多境界,都在起心動念中分出了凡聖,也造就了戰亂與和平。如果不知道如何用心和安心,我們怎能在面對生命中的衝突、誘惑、挫折、顛簸和背叛的時候,有所堅持、平心待之而不逾矩?又如何能在面臨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時候,洞悉人世的無常,心不迷亂而安然自在? 我們的問題,是這念心作不了主,尤其在面對順逆境界時,被欲望、習氣、業力牽引,不僅讓自己糊塗一生,也傷害了別人,留下了許多遺憾。尤有甚者,當我們的心中有了垢結,對眾生有所虧欠、對自己無法肯定、找不到生命的光明面,就會想不開,沉淪在人生的黑暗面中,不能自拔。如果平時疏於心靈環保,心中缺乏善法的力量,一旦境界現前,往往就找不到光明、勇氣和依靠,心中濁苦不清,看不清生命的出處。有些人會藉由物質的揮霍和精神寄託,來轉移心中的苦惱,但這只是逃境安心的作法,只要我們心中有苦的因,一旦境界再來時,最終還是要再面對,無法逃避問題。 因此,生命最重要的課題,無疑是面對心靈的問題。且看古今聖哲為此俯仰一生,歷史碩德以之為借鏡,這也是當代重視生命教育所應體認的根本。或言道德,或談禮教,乃至對良知良能的肯定;或虔敬身心,或論真諦,或教漸修,幾多菩薩行誼,照亮長夜,為凡心眾生引領方向。而這些善法教化能在代代之間傳唱,說明了善法對於人生的重要,這是因為心靈的健康就是架構在善法上。善法如活水源頭,洗滌心中的塵垢,為我們開啟更多的生命之窗,甚至在我們沉淪物欲、放蕩身心而不自覺時,善法更是光明人生的最後防線,提醒我們回家的路。 萬法唯心 銷歸自性 世間善法中,佛法最上。道德的良知良能,讓我們品格崇高,有所作為;傳統禮教的教忠教孝,讓我們仁厚宅心,落實為人本分;而宗教去除惡習,帶領我們關愛眾生,修善斷惡。一切世、出世間的善法,都離不開佛法,因為一切法唯心所造,善法也離不開這念心。須知法無高下,因迷悟而生出分別,心有煩惱,就造苦無量;心有光明,就能修善積福,這就是淨心的重要。唯有這念心覺醒,遠離妄想執著,解脫自在,生命才有真正的意義。佛法從根本的心性入理,提出淨化心靈的法門,也就是覺知內心的苦因,對治、轉化,修身、修心而兼善天下,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修行的過程就是「定心、淨心、明心」,心淨國土淨,心平世界平,正是從淨心出發的美麗人生。 作為善法的核心、解脫法的究竟,佛法更是我們生命教育中的究竟真理。世間善法的層次有很多種,求善法的因心也各不同,當知善法能夠淨化人心,啟迪心智,和諧世界,但如果不明白生命價值的真相,知見不對,方向偏差,再多的美好追求,或者執著於善法,在無常的面前,仍是幻滅苦空。透過有為的善法,讓心靈的垢染逐漸化除,最終契悟清淨無為的真心,得到解脫、自在,才是所有善法的最終目的,也是佛法生命教育的真實意義。 「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佛法不僅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苦空無常,以及達世知幻、得失從緣、心無增減、處世自在的道理,還要進一步明心見性,真正認識生命的主人,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常住真心,以及生命中的實相──這念心具足無量性功德,是無量的光明藏,一切善法、智慧圓滿現成,不假外求,這才是真正的無所求,也是生命中的真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