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本期主题:圆满福慧出坡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殊不知有因才有果,顺遂的人生来自过去所种的善因──福德与智慧。

  所谓“有慧无福德,罗汉应供薄;有福无智慧,象身七宝络”,有些人有福无慧,虽衣食无虞,却烦恼覆心,乃至无恶不造;有些人有慧无福,虽博学多才,却有志难伸,乃至坎坷潦倒。因此,福慧二足,缺一不可。

  本山所属各精舍学员,每于周末假期放下尘劳,来山出坡作务。在对事以真的发心中,广结善缘;在团队合作当中,放下我见;在道场所见所闻中,精进发愿……,利人利己,净化三业,增长福慧。 与其欣羡他人的好运,不如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福慧出坡,正是圆满人生的最佳投资!



修善积福--觉大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修福、修慧,福慧圆满,所以称之为福足、慧足,福慧两足尊。佛法告诉我们要“福慧双修”,福慧圆满才能成就如来佛的果德。

开源节流 修福惜福

  如果没有福报,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地,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佛法常讲“福慧庄严”,福报来自于善法的薰修。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树比喻福报,有福报的人才能够庇荫大众。以家庭来说,如果一家之主没有福报,家人就要为日用所需而苦恼;公司也是一样,如果公司的负责人没有福德,员工较难有好的发展。

  福报是由惜福、修福而来。拥有好的经济、环境、智慧……这些都是福报。人的一生可以享用多少福报,就看自己过去努力了多少,如果这一生不努力,也只能坐吃山空,即使拥有几百亿,还是有用完的一天。既然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节流”,并且积极地“开源”。开源就是修福,也就是修善法,广修善法的人就像是擅于投资生产的人,在良性的循环下,财源不但不会断绝,还可以存到行库里翻本,乃至于布施给大众,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惜福,节约就是惜福,要珍惜自己的福报,不要浪费。除了惜福,还要修福,修福就是开源,能开源又能节流,福报就会愈来愈大。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充裕,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惜福。一般人容易喜新厌旧,家里的东西已经够用了,还一再花钱去买新的东西,甚至把一些还能用的东西送到垃圾场去,这不但是浪费资源,也耗损了自己的福报。

福慧具足 道业易成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看到大家都在打坐,一打坐就入定了,自己也想修习禅定,但自己没办法禅坐、没办法修定,于是先诵经。然而,虽然在诵经,心当中又有许多妄想,所以诵经也诵不下去,感到很烦恼。佛问他:“你为什么这么烦恼?”比丘说:“我想打坐修定,却没办法修。”佛一观察就说:“你现在没办法修,是因为没有福德因缘,你现在不要诵经,也不要打坐,唯一的方法是要赶快去修福德。”比丘说:“我没有钱,怎么修福德?”佛告诉他:“在伽蓝当中打扫清洁、整理环境,为大众作务、洗衣服、洗鞋子……这些就是修福。”这位比丘经过半年的薰习、执作,在僧团当中做许多杂务,自己的福德增长了,再来一诵经、一打坐,一下就得了定。

  修行是多方面的,打坐、诵经、修福德、修智慧,这些都要配合起来,不能以为打坐要“一念不生地用功”,就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做了,这是错误的观念。打坐能修得成功,也是因为平时修善法、修福德,慢慢地福德因缘成熟了,打坐才有进步,否则很难成就。

  福报是由修善而来。为大众服务,就能修福德。所以,有众生才有菩萨。在道场里发心,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福报,一点一滴都有无量的功德。居士到道场出坡作务,如擦佛像、打扫等,或在行堂为大众准备菜饭,或禅七时担任护七的工作,或关怀临终的人,为他们助念……,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奉献。藉由这种奉献的精神与身体力行,一方面消弭内心悭贪、自私的习气;另一方面,也可修得福报;同时,藉由这些利行与大众结缘,将来我们需要他人帮忙时,也一样会获得援助。自己与他人都能同沾法益、增益福慧,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修行要有善法、要有功德,如同世间人银行里要有存款,否则坐吃山空,把过去的福德用光了,不仅这一生无法成就,还会业障现前。所以,要修福、修慧。

  世间有世间的福德,出世法有出世法的福德,如果不了解,修行是没有办法成就的。大至成就众人,小至起心动念,都是修福德的方式。人家成就了,我们赞叹人家,不要心生嫉妒,这就是修福德;彼此互相忍让,就是福德。明白这个道理了,时时刻刻都是在修行,时时刻刻都是在用功,所以应当谨慎、精进。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