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本期主題:發長遠心







但發長遠心,願永無退志

文╱普學禪寺護法會總幹事 傳燁



  精舍從成立至今將近七年,眼看學員們來來去去,心中不免慨嘆:精進心易發,長遠心難持!一方面為這些師兄深感可惜,入了寶山未登寶殿;另一方面則深自警惕,修行猶如攀越危谷峻嶺,業風猖狂,稍不留神一旦失足,便會跌落萬丈深淵。

正知正見為導航

  心中暗自思惟:「如何才能維持初心,不會退屈?應找出個理路、藥方,使業障現前時不致晦暗蔽空,見不到一絲光亮。」中台禪寺住持見燈和尚開示:「有煩惱就是知見不正確!」心生煩惱而退屈,就表示知見不正確;既然了解知見就是決定一切的關鍵,現在就要趕緊對「發長遠心」的知見,作一個徹底的檢討。

  所謂「長遠」,是指時間上、空間上或心理上較大的距離。「發長遠心」的意義,就是面對不管多長的時間更迭、多繁雜的空間變異,以及多沈重的人事壓迫,心中對佛法的堅定依然不動不搖。

  試想,明代高僧憨山大師高風亮節,卻遭政奸權要迫害,剝奪僧籍,流放嶺南;紫柏真可大師為救眾生免於苛政暴斂,拄杖入京請命,卻遭邪佞陷害入獄而捨命於鐵囚;清末高僧來果禪師少時往金山寺受戒時,被當馬賊笞斷竹鞭;虛雲老和尚更是歷經九死磨難,發心朝禮五台,三年間曾經饑寒雪掩,痢疾腹瀉,口流鮮血,三次大病,奄奄待斃。

  偉哉高僧!在種種艱辛磨難中更顯堅毅卓絕,淬鍊出金剛般堅固不動的心智,作範千古!實是我等良師!

  返觀自己,學佛以來,曾因事業前途而分心,或因同修的瘓疾而心憂,或因孩子的學業不如己意而喪志,或因他人的言語譏諷而懷疑,也曾因預見老來窮困而心虛,也曾因道友的讚譽而醉迷,更曾因法師的嚴正訓勉而悲戚!一路走來,搖搖晃晃、跌跌撞撞,信根猶如風中殘燭岌岌可危。真可謂「暴起暴落山溪水,反反覆覆小人心」,愧不自容!

無為無住不退志

  為什麼高僧大德們會有這麼堅定的信念、這般廣大的心量?首要的應是對世間無常及生、老、死苦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對佛法殷切懇求,如救頭燃!將之視為生命唯一的目標、真正的救贖,如荒漠中的唯一甘泉,故不容心起分毫游離、退屈。再者,要有正知正見方得不入偏邪,不得少為足或迷於途中虛幻的旖旎風光。而真正的正知見是對無為法有所契悟,心不落入是非、有無,以不生不滅的本因心起修。以「無智亦無得」的心體為性淨涅槃之果,這才是「絕對的長遠心」。

  對絕對理體有深刻的體悟,故能心無所住。惡固不住、善亦不住,即使生死關頭,利刃架頸,猶作斬秋風想!心始終依靠在覺性上!有這般見地,有這般修為,方能不為業風所動。否則,一不小心蘊魔覆蔽,光明智慧頓失,即是三塗六道輪迴。無怪乎導師 覺大和尚苦口婆心,耳提面命地告訴大眾要知道什麼是覺性,什麼叫本心。也唯有不斷地薰修,才能對無為法建立正確的認知,並堅持不動、不變的究竟長遠心。

  雖然對理體未有深切領悟,事相上至少有三事應極力實踐:第一,要發究竟解脫大願,即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於事相上取捨、分別,每行一善法都回向眾生究竟解脫。第二,斷絕世間財色名位利欲的追求,即使是些許的冀望,也是攀緣心,就是退屈的因、輪迴的種。第三,「長」者,常也,要時常檢討、反省,有沒有斷惡修善?修善是否執著善報?藉此破除心中的妄想、執著。如能做到以上三項,雖未入聖,至少不退於菩提大道。

  歷代高僧以生命來實踐佛法,證明佛法的真實不虛。祖師們視種種逆境為增上緣,即使是生死存亡的關頭,都當作是砥礪自己的磨刀石。然而,凡夫眾生雖然有著相同的佛性,卻總是用種種違逆因緣來考驗菩薩靈不靈?判定佛法真不真?凡聖最大的差別是心的用法不同而已!祖師大德們含辛茹苦、為法忘軀的夙昔典範, 導師也躬身為眾生作榜樣,殷切囑咐、諄諄教誨,我們實應感恩他們的無盡悲願,效法他們堅毅卓絕的精神,學習他們步步踏實的實踐力!「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但發長遠心,願永無退志!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