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28 期 |
|
本期主題:化敵為友,冤親平等 |
解結從心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肇法師 諺云:「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所謂「愛就是恨,親就是冤」,恨從愛來,冤從親來,與自己非親非故之人,很難成為冤家。所以,敵與友、親與冤,並不是絕對的。了解了這個道理,就要想辦法調和冤親,化敵為友。 反躬自省 廣結善緣 俗話說:「冤家路窄」、「不是冤家不聚頭」,我們往往能在人生劇場中發現,結怨之人或是仇恨之人,明明不想碰面卻偏偏相遇,甚至必須共事或共同生活,分也分不開、離也離不了,真正是佛法所謂的「怨憎會苦」。 「冤家宜解不宜結」,如何解結?解鈴還須繫鈴人。面對怨憎會苦時,首先要反省檢討、慚愧懺悔。過去必定曾經犯了過失,也許是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心念,在有意或無意間使對方受到傷害。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日常生活中,常行反省檢討,就不易與人結怨或樹立敵人,人生的路上自能左右逢源,常遇貴人。修行人為了成就道業,更需要廣結善緣。 其次,必須慚愧、懺悔過去無數劫來所結恩怨,如今惡業果熟,故應甘心甘受、都無冤訴。解冤釋結,無論是付諸行動,或是付諸心念,對方必能感受到此一善意與誠意。 平等慈悲 心淨土淨 佛法告訴我們,進一步必須以平等心對待每一個眾生。經云:「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觀想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乃至一切眾生都是我過去的親眷。既是如此,有何深仇大恨不能化解?又何其忍心讓自己的親人受苦呢?如是思惟,自能生起慈悲平等之心。 諸佛菩薩以大悲心為體,因大悲心而發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無上正等正覺。昔日忍辱仙人,面對歌利王無理的割戮,心中沒有一絲一毫怨恨,因此不受割戮之苦,甚至發願未來成佛後第一個要度的即是歌利王。反思:當面對給予難堪或逆境之人,能不能視對方為菩薩示現?能不能感恩對方是助道因緣?以感恩、慈悲、平等之心看待每一次的逆境,是解冤釋結最好的方法,也是行菩薩道的不二法門。 其實,生命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是自己的慢心、分別比較的嫉妒心,為自己樹立了外在的敵人。所謂「擒賊要先擒王」,把自心的分別、比較、嫉妒平息了,敵人就能不攻自滅。《楞嚴經》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時時反省檢討、慚愧懺悔,常懷慈悲、感恩、平等之心,必能常值貴人相助,所到之處充滿祥和、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