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變應萬變
文╱見愿法師
經濟因華爾街金融風暴而低迷,生活因網路虛擬文化而夢幻,面對如此變化不定、未來迷茫的後現代社會,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
萬法不離因果
「活在當下」是大部分人的心聲和吶喊,因為無法對未來有所掌握,只能把握現在,及時行樂。「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不管明日的太陽是否升起,只要現在把酒言歡……諸如此類的想法和心態充斥於現今社會中,導致種種社會亂象的發生,如速食愛情、瘋狂血拼的卡奴、網路性交易、全家自殺……等不在乎後果的荒謬行為。
在這些社會現象背後,反映出現代人內心的無知和盲目,道德是非的這把尺,也已失去衡量的刻度。以佛法來看,即是無明蒙蔽覺性,不知因緣果報。
佛法也強調「活在當下」,但其涵義與一般人所理解的並不相同。佛法所言「活在當下」,乃強調「覺性」的存在──覺知自己所做的行為為何及其可能產生的後果。清楚了知當下的心念和行為,都是未來的因;所有未來的果,皆來自於當下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因此,是一種對自己言行負責任,也對他人言行負責任的態度。
一般人以為當下的放縱享樂就是自在,然而,「風流得意之事,一過輒生悲涼;寂寞清真之境,愈久轉增趣味。」縱欲的當下過後,留下的是什麼呢?
萬變不離其宗
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藉由持戒修身遠離放縱,活在當下。《楞嚴經》中記載,尊者首先從外在的身行做起,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立如松,無論何時何地,皆具足法度、威儀。對於比丘所應當遵守種種避免三業墮落造惡的規矩和戒條,無論是本質性惡的性戒或防止譏嫌過失的遮戒,尊者都持守不違,清淨無犯。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禮,便是仁者。尊者透過持身無犯,如律合禮,使自己的行為不違害他人及一切眾生,身自然達到自在。進一步,執守內在的心念,時時刻刻保持覺性的存在,不打妄想,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專注於每一個當下,清楚了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乃至進一步了知一切本是虛妄,心中始終不分別、不執著,直截了當地在心念上遠離墮落之因,不放縱當下所起的每個心念,時時觀照、反省,讓心面對一切外境都能無所動搖。如此,當下之際,心便自在無礙。子曰:「從心所欲不踰矩。」從身自在,進而心自在,達到身心通利、身心自在,才是真正的自在!
世界在變,人心也在變。在萬變之中,找到不變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如此一來,也才能靈活地面對世界的變化,不被外境所迷惑,成為自己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