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剎那中離五濁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璿法師
有句話說:「一剎那中離五濁。」就此而言,所謂的「剎那」,就是佛法所說的「當下」二字。仔細思惟,世間上許多事情,其實本身並無好壞,然而最後趣向善惡之別,主要關鍵就是在當下剎那間的那一念心──頃刻一念是善而清淨者,則在在顯示的是殊勝的福報、功德;若是持惡而非清淨者,則所應現的是苦切之痛、罪業之身。
生命的過程,就是每個當下無數億的念念生滅串連而成。每個人的壽命長短是毫無定數的,因為剎那一念間所造就的業報,萬般不同。由是可見,當下是何等地重要!而這所謂的「一剎那中離五濁」,即是活在當下、積極修持的殊勝果德。
因果了然 不動於心
對世間人來說,「活在當下」是一門重要的人生哲學;對修行人而言,是逕入還滅門、解脫生死的關鍵。因此,我們這一念心所展現的態度,關係的是未來的一切結果。這也是佛法強調觀照這念心、覺察覺照每一刻起心動念的原因。在人生過程中,每個人所面臨的境遇不同,順逆也不一樣,但是,有很多人在這些考驗的情境中,由於一念之差,造就了懸殊的結果,也因此而成就了不同的生命品質。
如果我們對「活在當下」的道理了然於心,在勝報、違逆之間,求取一個安然自在、處之不變的平衡點,用因果的觀念去分析每個當下的因緣,那麼,不論任何情境,我們都可以活在當下,悠然自處。沒有世間飛黃騰達所帶來的驕縱,也沒有淒風苦雨的悲怨哀嘆。《達磨二入四行觀》中,就是這樣開示:「若受苦時……是我宿殃,惡業果熟,甘心甘受,都無冤訴……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緣盡還無,何喜之有?」這段話充分地說明在一切因緣的當下超然處之所須遵循的道理。
《論語》中孔子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個有正知正見的人是不迷惑的,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慮,而勇敢果決的人不會膽怯。如此,在心念上精進,用充滿智慧之心,展現凜然超脫的精神於外行之上,最後,不論處在任何情境,都是不惑、不憂、不懼,成為了達世間萬象的三達賢者。
心無所住 自在前行
活在當下,是全然接受一切因緣所生法所衍生結果的一種態度。進一步,是更積極地去觀照每個因緣下的起心動念,努力地在因果法則中覺察,成就不執著、不排斥也不退縮的智慧,以此行履生命過程中的每一條路,每一步都是正向思惟和善法光明。
活在當下,實植基於深信和遵循因果法則之上,根本來說,還是離不開這念清淨無染的自性。活在當下,是世間人生活的高度智慧,也是修行人必達的修行目標。只有活在當下,方可解脫憂愁困苦,去除無盡的煩惱,成就涅槃寂靜之路。讓我們真正地依此努力,恆於一切時中,活在當下,當下見性,自自在在地圓滿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