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本期主題:活在當下







化濁浪為靈泉

文╱見劍法師



  心念如同流水,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心念如同流水,懷念過去、沉醉現在、期望未來,西方哲人笛卡兒亦云:「我思故我在」,人始終在「自我意識」的巨流中沉迷不醒,因此無法活在當下,迷失「真心」。古德云:「三際求心,不可得」,活在當下,讓心覺醒即是!

不住三際 真心任運

  一般人把拋開壓力、煩惱,專注於當前所面對的人事物,稱為「活在當下」。這樣粗淺的解釋,容易讓「活在當下」與「及時行樂」劃上等號。古德云:「了取平常心是道,饑來喫飯睏來眠。」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告訴我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即是自在、活在當下。要了解這句話真正的意義,就要從大珠慧海禪師的原典公案來參究。

  有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喫飯,睏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同樣吃飯一事,祖師吃得法喜充滿、功德無量,凡夫則是煩煩惱惱、掛礙重重。差別不在外在飲食的好壞,而是內心意識的分別計較。對味了,多貪半碗;不對味,瞋火難消。但能覺照「妄心」的迷惑,地瓜葉也會有菜根香。

  黃檗希運禪師亦云:「終日喫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時時念念不見一切相,莫認前後三際。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

  真心本無去來,如蘇軾《赤壁賦》云:「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這念心離一切虛妄相想,就能安住於當下。依此正見活在當下,才能將煩惱壓力的濁浪,化為澄明普潤的靈泉。


依戒而行 身心任運

  《大學》中提到:「誠於中,形於外。」活在當下,除了是一種知見、觀念,更會展現在外在的言行舉止上。《仁王護國般若經》云:「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心念的變遷是如此細微,假使無法覺照自己的身、口、意,「活在當下」永遠只是一句口頭禪而已。

  佛法當中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讓我們對於身心的檢視,有了一套精細的標準,如此由外而內地反省、觀照,身心就會慢慢得到真正的清淨。所以放蕩弛縱、任情恣性的「自在禪」,絕不會讓自己活在當下;反而會因為縱逸身心、馳騁五欲,最後落得身墮坑埳、禍殃累世的下場。

  修行人活在當下的具體呈現,乃是「嚴持淨戒」。佛陀時代,優波離尊者「持戒修身,眾推為上」,就是活在當下的真實典範。優波離尊者「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悉皆清淨,身心寂滅,成阿羅漢。」成為僧團中大眾言行、威儀的綱紀。

  由於秉受佛陀的教誨,持戒修身,淨化身、口、意三業,讓優波離尊者在持戒與細行中覺醒。尊者述說其修行的心路歷程:「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為第一。」持守身戒,身無違犯;執持心戒,心離虛妄。最後身心任運不拘,達到最究竟的「活在當下」!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