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一念體真常--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六祖壇經》云:「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所謂離相,不是用身體去離,而是心要遠離,心不生取捨分別,六根不攀緣六塵,知道外面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虛妄的,不攀緣、不執著,這樣就能離一切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這種智慧,才能真正離一切相,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超越外面的時間、空間,達到《金剛經》所說的「無住」境界。「法體清淨」,是指這念心離相,就能達到清淨無染。假使不知道離相的道理,就容易見境生心,起心動念就是有相。
常行直心 於相離相
有些人聽到無念、無相的道理,就以為可以什麼都不必做了,光是坐在這裡就可以了。可是話說回來,坐在這裡打妄想、打瞌睡、起無明、生煩惱,也沒有辦法達到無相的境界,所以必須修一切善、斷一切惡,靜中養成、動中磨鍊,時時刻刻以方便法門來對治。從有為法歸於無為法,從有相歸於無相。穿衣吃飯、行住坐臥、待人接物、早晚課誦、建設道場、弘揚佛法、普度眾生……這些都是有相,做了這些事情而不執著,就是無相。所以佛法不離世間法,不執著世間法,當下就是無相。這念心時時刻刻都安住在當下無念、無住、無為、無相的境界上,即是以「無相為體」。
《六祖壇經》云:「常行一直心」,現代人也強調,人要活在當下。什麼是「當下」呢?就是「一直心」。什麼是「一直心」?就是行住坐臥時時刻刻要保持當下這念心。假使這念心不能作主、不清楚明白,那麼一直心就是木頭。所以,這念心不但是無念──無妄念、無雜念,而且還要清楚、還要明白、還要作主。明白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就是保持一直心,這就是如來,人在哪裡,心就在哪裡,這是最實在的心境。
當下即是 不假外求
《指月錄》上有一則公案,有一位無念深有禪師悟到無念的道理,他說:「四十餘年不住功,窮來窮去轉無蹤,而今窮到無依倚,始悔從前錯用功。」無念深有禪師以前很用功,南參北學席不暇暖,四十多年來不斷地用功。「窮來窮去轉無蹤」,一直參禪,參「念佛的人是誰?」「而今窮到無依倚」,最後才明白能轉的這念心「無依倚」,不需要依靠任何境界──不依靠東西南北、明暗動靜、過去、現在、未來,魔也好、佛也好,一切都不依。不依,就是無住,始終這樣專注地用功。用功四十多年之後才悟道,悟到什麼呢?「始悔從前錯用功」,過去始終是東尋西找,而不知道能找的這念心,當下即是!
《中庸》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屬於眾生的境界,尚未起心動念的時候,當下這念心在哪裡?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沒有妄想昏沉,這就是真如之體。如果喜怒哀樂之未發,卻在這裡打瞌睡、無聊,就不是真如之體。所以,不但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念心還要清楚明白、能作主,這才是真如之體。
《易經.繫辭》亦云:「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這念心達到無思、無慮、無為、寂然不動、一念不生的境界,真如之體現前,這時就能「感而遂通天下」,這是真如之用。明白這個道理還必須實踐,能如實行去,就是真正的菩薩行;能做到體用一如,這一生就能超凡入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