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24 期 |
|
本期主題:共修的力量 |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文/普眼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量 相信很多學習禪坐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初初開始一個人獨自練習,坐不了多久,就會腿酸、腿麻,甚至有痛入骨髓而難以忍受之感;但若是在禪堂中與大眾一起共修,此時腿的酸、麻、痛現象,卻似乎變得不再那麼嚴重,而且可以坐得比較久。何以如此呢?為什麼我們的忍耐力會增強了呢?相信大家都會說:因為共修的緣故。 從來沒有打過禪七的人,相信對於長達七天、每天十支香的時間安排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實在很難相信自己有辦法完成它。民國八十三年,筆者第一次報名參加中台山舉辦的禪七,那時的心忐忑不安;過程中,心中懊悔不已,覺得自己實在是有欠考慮,家裡的沙發這麼舒服不坐,卻笨得跑來這裡受苦,而且,這個苦,還真是苦!令人既意外又欣慰的是,自己竟然忍過了七天!解七時,體驗了這一生第一次「法喜充滿」的感受;對於「吃苦了苦」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這樣的經驗真是彌足珍貴,不禁令人讚歎:共修力量真不可思議! 皈依三寶 具足眾緣 共修的力量就是這麼大!因為,它具足了學習佛法所應該重視的三項條件:目標、工具、師友。無論學習、研究任何事物,這三項條件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佛學上稱之為「三寶」:佛(目標)、法(工具)、僧(師友)。由此,我們也就能理解,何以想要學佛的人,都要先皈依三寶。 每一個人學習佛法的目的、動機或有不同,但學佛的究竟目標卻是一致的,那就是「成佛」。「佛」為「佛陀耶」之簡稱,乃印度梵語之音譯;中譯為「覺」。一個具有「覺性」,又能「覺察」、「覺照」,進而「覺悟」的人,就是一位「智慧的人」。這是學佛的目的,也是最正確的人生目標。 在學習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的過程中,每一個人的因緣、根器、喜好不一定一樣,相應的入門途徑也就有所差異。但是,不論其間殊異為何,有一個共同的關鍵標準,就是要選對方法。佛法,就是學佛者必須選擇的正確學習工具。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儒家名言清楚明白地指出共修的重要性。此外,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能夠無師自通的人,可謂少之又少。因此,每一位佛弟子必須時時提起覺性,一定要親近、跟隨具有正知正見的人。清淨的出家僧眾,拋棄世間名利財色的俗染,秉如來教敕,嚴持淨戒,專致一心於弘揚佛法,並以紹隆聖種為使命,是為「住持僧寶」,正是我們要親近的良師。 和光同塵 同舟共濟 每一個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人生,每一個人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光明的,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發大乘心的行者就必須在人群中修行,參與共修的重要與必要乃不言而喻。佛教僧團的六和敬中──「身和同住、戒和同修」,正揭示此一旨要。 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能夠長存,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建立了僧團的共修制度。共修,使個人在修行過程中,不易懈怠放逸;由於大眾和衷共濟,也免除事事需要個人自理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共修具足學習所需的──目標清楚、工具正確,又有志同道合的友伴三項條件,修行容易成就,也才不會走遠路,更不會走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