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本期主題:以病苦為師







 

快樂本自具足──揮別憂鬱

文╱普梵精舍學員 碧敏


  步入中年之後,也許是體內荷爾蒙失調,也許是中年危機,也可能是性格因素,曾經有一段日子,我的心情跌入谷底,生活失序、褪色,心靈空虛、無所寄託,生命吹起的那陣龍捲風,不但讓自己幾近形銷骨立,也親嘗了憂鬱之苦。

生命陷落低谷

  我有圓滿的家庭,有穩定的工作,有不虞匱乏的生活,有明理寬厚的公婆,有溫良恭儉的丈夫和一對青春洋溢的兒子,在外人的眼裡,我是幸福的小婦人,沒有理由和憂鬱沾上邊,然而泫然欲泣卻是當時生活的寫照。

  感覺孩子不貼心、不順意,睡眠品質變差,皮膚失去光澤,口乾舌燥,易怒、焦慮、不安,胃口不佳、食不知味,失眠、情緒低落,漸漸地失去歡顏,取而代之的是慍色及愁容。常為了孩子不經意的一句話或我看不慣的行為而憤怒,也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傷心掉淚,挫折感很重,胡思亂想、鑽牛角尖,眉頭愈加深鎖,心頭愈加沉重,衣帶日漸變寬,雙頰日益凹陷,心頭揪成一團,呼吸不暢順,有莫名的悲傷,眼皮神經不自主地抽動,內心常有著不祥與不安,時時覺得烏雲罩頂,籠罩著低氣壓。

  隨著氣候進入秋冬,我的心情更加低落,先前還能夠在人前強作歡笑、躲在人後暗泣,後來演變成在人前都會有情緒失控的場面。不解之人體會不出我的不快樂,不是無關痛癢的安慰,就是酸溜溜的言辭,認為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生活無聊裝可憐。幸好同修能體諒我是長期工作壓力、好勝心強,碰上了更年期及孩子的青春叛逆,所激盪出來的心理波瀾,並不是不計形象的裝可憐,而是心靈上的感冒。他建議我去看專業的精神科,鼓勵我多和朋友聚餐,找到情緒的出口,不要自怨自艾地把自己關起來。

佛法良藥治心

  在生命走向低潮之際,有一天,我不經意兀自步入中台禪寺台中分院普梵精舍禮佛,之後陸續參加法會活動,聽經聞法、誦經、懺悔,配合醫師給予的藥物改善睡眠,並藉由禪修放鬆自己,焦慮不安的狀況逐漸好轉。在法師慈悲的帶領及法語甘露的洗禮之下,我漸漸地參悟到:快樂本自具足,只是貪、瞋、癡迷惑了我的本心。

  長年來,我醉心於工作,貪求工作成就的快感,認為孩子也得跟上我的步調,隨時上緊發條。因此,當他們不稱我意,我就瞋心大起。我忽略了青春期的孩子五蘊熾盛苦,正需要用愛來融化,而急躁的我不但沒有給予他們適度的空間,表達出來的濃烈母愛卻足以焚身,孩子招架不了,反應出來的就是深深地痛擊我……。

  走過來時路,驀然回首,心境雖不是萬里無雲的晴空,起碼也無風雨也無晴。感謝那一段時間的衝擊,讓我在病苦中學習沉潛。法師曾說「修行要帶三分病」,若不是那段晦澀的光陰,嚐過自己種的苦果,我怎會懂得返觀自照,以病苦為師?若不是佛法及醫學的雙效,我又如何能降伏我的貪瞋癡,收拾心情重新出發,走出憂鬱、迎接陽光、擁抱幸福呢?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