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15 期 |
|
中台廣傳 |
中台禪寺九十七年度夏安居供佛齋僧 暨各精舍禪修班聯合結業頒證法會 文/編輯部 ![]() 夏季晴空朗朗,雨水潤澤大地,蟲蟻草木滋繁茂盛。佛陀諄諄教誨弟子們,以慈悲護生之心,九旬之中,精勤辦道,禁足安居。本寺謹遵佛制,夏安居期間,千餘位僧眾於法界內,收攝身心,清淨共修。 安居期間,各精舍護法善信無不把握此一殊勝因緣,護夏供僧,廣植福田。九十七年度夏安居供佛齋僧法會,自六月十四日起至六月二十九日,共分為六個梯次舉行。每逢週六、日,皆有數十家精舍、數千位居士大德,來山參加此一盛會。法會過程中安排種種活動:供佛齋僧法會、結業頒證、福慧出坡、佛國巡禮、拜鐘、朝山等,令與會大眾植福增慧,成就護僧安居之功德。 供僧護夏增福慧 ![]() 住持和尚於法會中開示供佛齋僧的意義及功德福報產生因由。住持和尚指出,僧眾於結夏安居期間用功專修,居士大德藉此因緣發心護持,不僅法師能安心辦道,供養者亦能獲得無量功德福報。經中記載,供佛齋僧有五重功德:色、力、命、安、獲無礙辯。色,是容貌、色身,能得清淨莊嚴的正報。力是勇健,指強健的體魄。命,是長壽。前三者是物質層面,進一步還有精神層面,安,是安樂,心當中安定、愉悅,無有煩惱。獲無礙辯是對於世間、出世間法的根本道理——人人本具的清淨心、心性之理,都能通達而無障礙,且向大眾說明,使他人了解。所以,供佛齋僧的功德涵蓋了物質、精神及心靈層面,有福德、有智慧,福慧雙修,更進一步再向上提升,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知道三輪體空的道理,即是布施波羅蜜。 ![]() 佛前大供後,大眾法師於五觀堂應供。護法居士依序排班進入齋堂拜齋,頂禮十方佛法僧常住三寶,並於過堂結束時,唱誦觀音菩薩聖號,在齋堂外夾道長跪,以虔敬之心供養眾僧。 禪修結業明知見 晚間八時,住持和尚於般若講堂為精舍禪修班學員頒發結業證書。典禮中,住持和尚讚歎學員的精進,也提示大眾:佛法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因為佛法講的是宇宙人生、做人處世、待人接物,乃至世界安立、存在、運轉的根本規則。認識這個根本規則,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值得我們學習努力。佛法說,「道」在人人本具的清淨心當中,大眾能聽的這念心,不打妄想就是。人人皆有本具的佛性,人人皆當成佛。經典告訴我們,人有男女老幼,空間方所有東西南北,但佛性是等無差別的。因此,每個人都能契悟本心,都能認識自己的真生命。 供佛齋僧、出坡作務、布施供養、興學建寺等善法是修福,禪修班結業之後,要進一步提升深度和廣度,把握因緣回山參加禪七,體悟自性的本地風光。在福德、智慧等多方面努力,修行必能有所成就。期盼大眾發廣大心,精進修行,自利利他,圓成福慧。 拜鐘朝山弘願行 叢林道場中,鐘是報時、集眾的法器。《百丈清規》提到︰「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增一阿含經》也提到,若打鐘時,一切惡道諸苦並得停止。晚間九時三十分,大眾齊集實相台,拜鐘發願。專注一叩一拜的同時,以清淨至誠之願心,祈願無邊惡道眾生,皆能遠離眾苦,心常安定。 ![]() 阿育王前世為德勝童子時,持一捧沙供養佛陀,即得佛授記,百年後為轉輪聖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藉由齋供結夏安居的僧眾,令亡母脫離三塗惡道。僧寶住世,續佛慧命,大眾以虔敬之心供佛齋僧,與三寶結下清淨的法緣。清淨心種下清淨的種子,生生世世精進不退,善法永不嫌多,發大願心修善培福,必能感得無窮的功德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