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14 期 |
|
本期主題:自信不離自性 |
學佛與自信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藹法師 要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不需要有過人的容貌、口才或學問,只需要自信;要人生充滿活力和希望,不需要有特強的體格、智力或財富,只需要堅定不移的自信。而要建立真正的自信心,就必須要修行學佛。 明因識果 心無增減 修行學佛提供我們建立真正自信心的基本條件: 一、了解自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所謂「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今生的遭遇是自己過去造業所感的果,今生所造的業,是未來果報之因。因果是佛法的基本道理,明白因果能幫助我們對於現在所遭遇到的困難、障礙和不如意,不產生自卑和抱怨,而勇敢地去面對,平靜地接受。此外,因果的道理也能讓自己對未來不悲觀放棄、消極等待,積極地修善斷惡,創造自己未來必得的善果。真正的自信心是來自於真正地明白因果,因而絕對相信自己能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肯定自己能成為自我生命的創造者。 二、了解自己的情緒完全是受自己管理,不由外境決定──古德云:「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人生有得有失、有成有敗,缺乏自信的人,情緒也會跟著起伏不定、動搖不安,影響自己待人處事的能力。佛法說「得失從緣」,一切萬法皆從緣起,隨因緣而生,隨因緣而滅,沒有任何人事物能永恆不變、能逃避無常。明白這個道理,就能幫助我們接受生命中的變化,化解我們對人事物的執著,因而能適當地調整和管理自己的反應和情緒,增加自己處世的能力和信心。 佛法更進一步地說「心無增減」,因為這念心的本體不增不減,如如不動,常住不變。外在的人事物,內心的情緒感受,時時刻刻都在變動遷流、來來去去。經曰:「不住名客,住名主人」,真正的自信心是來自於──在生滅變異中認識其中不變的主人,認識自己的這念心就是這個主人,能為自己的情緒作主,就能保持平靜、清明、調和的心境。 了達自性 行菩薩道 三、了達宇宙萬物的真相和本質──唯有認識萬法的真相、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我們才不會懷疑自己在宇宙萬法中的價值和地位。《始終心要》云:「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所有眾生都是同樣地可貴、同樣地富有、同樣地值得尊重,因為所有眾生皆有佛性,皆當成佛。佛陀成道時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我們這念心本來具足無量智慧功德,能生一切萬法,自己現有的不足和缺點,不是因為自己的本性有所缺憾而生,而是妄想執著而起。捨去妄想,放下執著,就能發揮自己本具無限的潛能和力量。真正的自信,便是來自於了達自性。 四、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來自於貢獻自己──菩薩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了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菩薩願意放下自我,不顧私利,無條件地貢獻自己。在奉獻中,同時能化解自己的自卑和驕傲,為自己建立一個健康的自信心。 修行學佛幫助我們時時刻刻返觀自心,使我們明白:真正的自信心不是表現在自己能超越多少人,而在於自己能承擔多少過失、克服多少困難、轉化多少煩惱。孔子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能夠坦然認錯、發露、改過,就是自信心的實踐。 可見,真正自信心的來源,不是外在的財富或成就,而是自己本具的這念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