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本期主題:自信不離自性







 

不怕見笑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檻法師


  禪宗史上有一則著名的公案──宋代白雲守端在楊歧方會禪師門下參學,某日,禪師忽問白雲:「你曾跟隨何人學習?」白雲答:「茶陵郁和尚。」禪師接著說:「聽聞和尚過橋跌跤有所省悟,還作了首特別的偈子?」白雲敬答:「和尚的偈子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禪師聽後笑而不語,便走開了。白雲對禪師的反應感到既驚訝又困惑,整夜掛意此事而輾轉難眠。隔天一早,便向禪師請益。

  禪師問:「你有看見昨天到村裡表演的小丑嗎?」白雲說:「有。」禪師說:「你還不如他。」白雲一聽,惶恐不已,問禪師言下之意。禪師說:「小丑愛人笑,你卻怕人笑。」白雲因而大悟。

  白雲守端禪師悟得了什麼?

認識自我 超越兩邊

  想像此等情景,不也經常在生活中出現?有時,他人的一句話、一個表情或動作,便能令我們深陷於負面心念的漩渦中,懷疑、挫折、焦慮……種種的煩惱掛礙,讓身心不得自在。為什麼會呈現這些心理反應?主要是由於未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心。

  大部分的人都在驕傲與自卑兩種極端中擺盪,過度的自信易流於傲慢,而自信不足或缺乏,則衍生自卑的情結。其實,驕傲與自卑是一體之兩面,是無法自我肯定的徵象,都容易造成人生的缺憾。

  以修行而言,如何培養自信心?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因緣,無法相比,更無從比較。所以,認識自己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了解、探索、承認、接受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依據心理學的研究觀點,我們可從自己的作為、他人的回應中來覺察,讓自我的輪廓能愈益清晰。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更明白指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

  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之後,好的繼續保持,不足之處便加以改進。從因果法則中,我們知道優點或專長來自於過去的努力,只要付出、耕耘,便能有所成長與提升。

回歸自性 自信泉源

  由此可逐漸發現,自信不是因為外在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本具的「自性」,亦即佛性、覺性。只要願意用心,肯定自性,便能安住在這個基礎上,化除煩惱習氣,漸次向上提升,永遠都有改變的可能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為眾生皆有自性,故不需欣羨或輕視他人,而能接受他人的優缺點。趙州禪師曾說:「七歲童兒勝我者,我即問伊;百歲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這是真正的自信,不卑不亢,超越慢、卑兩邊,不因他勝而悲,不以我優而喜。

  「小丑愛人笑,你卻怕人笑。」這句話道出了白雲守端禪師的執著點,卻也是超越自心的契機。人生旅程中、修行道路上,多少的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將映照出自身的妄想執著,但只要能回歸自性,練習不隨境界而動,又清楚明白當下自己的狀態,便可找到自信的泉源,無限光明的希望所在。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