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本期主題:自信不離自性







 

自信的根源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彥法師


  多元價值的新時代,自信的基石,將定位何處?

  自信,應該構築於個人的能力與擁有的資源,或是根柢於一份堅定的信念?

物質世界的嘆息

  偌大的廣告看板,豎立在城市的街頭,吸引著來往行人的視線。看板中年輕俊美的模特兒彷彿親臨,持著時尚手機,凝視遠方,展現自信笑容。似乎只要透過一片輕薄的通訊設備,一切隨心所欲。於是,環視街頭,年輕人就如同複製在人間的廣告造型,來回穿梭。物質的自信,外表的自信,在青春的語言中,喧囂了起來。

  但是,當風華不在,過時的款式與龍鍾的老態,是否將悄悄地帶走喜悅的丰采?

  全球媒體聚焦世界的領袖,侃侃演說著重大的決策,龐大的智囊後盾,匯集學術與政治兩界的精英,雕琢一字一句,擲地鏗鏘。於是烽火,煙硝地球兩端。民族的恩仇,戰爭的殘酷,透過媒體,烙印在每一雙眼裡。

  厚實的經濟、科技、軍事與學術的資源,是世界領袖自信的堡壘。然而,在全球悲憫的垂念中,這堡壘,圍繞著嘆息。金字塔上的自信,為人類帶來了真正的希望嗎?

智慧正氣的自信

  也許古人的智慧與正氣,讓我們對於自信的定義,有著不同的思維。

  趙惠王時,秦昭襄王獲悉趙國得到了至寶和氏璧,便欲以十五城池換取此一美玉。趙王知道秦國並無誠意,卻畏於秦國的軍事力量不敢不奉上和氏璧,於是派藺相如懷璧出使秦國,期能保全趙國不受欺侮。

  正如所料,藺相如將和氏璧呈給了秦王,秦王卻遞給旁邊的美人賞玩,絲毫沒有理會站在下面的藺相如。見到秦王高高在上,享受著旁人的歡呼,藺相如便清楚地洞悉到秦王無意實踐諾言。於是,他假言要指示璧上的瑕疵給秦王看,拿回了和氏璧。接著說:「平民的相交,尚不會互相欺騙,更何況泱泱的大國!趙國不願為了一塊和氏璧,就違逆強秦,所以趙王齋戒五天,令我親送此璧於庭上,這正是因為尊敬您大國的威信!但是我今天所看到大王的庭上,禮節竟是如此地鄙陋,並以美女的嬉笑,戲弄著身為使臣的我。大王,您並無誠意遵守諾言易城,所以我取回了此璧。如果大王苦苦相逼,那麼今天我將會讓自己的頭與此璧一起碎裂在庭中的大柱上!」就這樣,秦王退讓了,藺相如也將璧玉送回了趙國。秦王畏於藺相如的正氣,也擔心殺害藺相如將損及秦國的名譽,所以對於豪奪和氏璧一事,就此罷手。

  細細思惟,藺相如所說的話語,不過是最簡單的誠信、禮儀之道。但是,如果易地而處,我們可以凜然地在秦王將士面前如此表現嗎?藺相如在出發前,向趙王許諾,如果無法易取十五城池,必將完璧歸趙。最終,他以千古頌揚的正氣與智慧,圓滿了他的自信。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份保衛家國人民的志願,不惜以身命為代價;一份篤定的沉著,進退應對中,不為強侮威嚇。相信,如此的雙翼,正是藺相如自信的根源。此外,藺相如出使回國後,受到廉頗的嫉妒排擠,仍能忍辱為國,衍生了「負荊請罪」的佳話,更為自信留下了謙卑的註腳。

無住生心的自性

  儒家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外在的物質、權勢與地位,終將灰飛煙滅,依靠於外境的自信,也終將失去。相對地,古賢的志願與定慧,為國奉獻的犧牲與待人處事的謙遜,如活水源頭,力用無窮,終不可奪。於是,自信從大我的精神中,孕育茁壯。

  藺相如的典範,是後人的圭臬。更進一步,我們要將這樣的慈悲與願心,以及忘我為人的無私胸懷,擴及到一切眾生。如此的福慧願行,將會帶來真正的力量,令內心充滿光明與平靜,也能利益廣大的有緣眾生。利他中無有人我得失,也就是《金剛經》所云的「無住而生心」。依此而行,日久功深,便能契悟到佛法的最高真理──菩提自性。此時,一乘任運的心性,含納十方三世,又不為時空所束縛,具足神通妙用。自信,便在萬德莊嚴的自性中,耀然展現。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