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本期主題:懂得欣賞,讓人生更美







 

良性競爭的動力

文╱普宜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契


  羨慕和嫉妒在心理上的區別,一開始的出發點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所導引出的結果也大異其趣。

  羨慕,企望的情愫是向對方學習,趕上或超越對方;而嫉妒卻是引發向對方攻擊的情愫,企圖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嫉妒是一種有害的情感,也是一種心理疾患的特點,更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雖然它是一種人際關係中時刻都發展著的情緒心理與社會心理,但如不注意克服、化解,任其繼續發展,就會出現「嫉妒行為」,甚至嫉妒成性;就會由害人開始,而終究害己,使我們無法解脫。

  隨著社會生活的複雜與多樣化,人與人的關係、物質與精神的關係亦隨之複雜。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誰都希望比別人過得好,當看到別人在名譽、地位、錢財、愛情等方面比自己擁有更多的時候,心裡就酸溜溜地不是「滋味」,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種包含著憎惡與羨慕、猜疑與失望、屈辱與虛榮,以及傷心與悲痛的複雜情感經驗就是「嫉妒」。

  嫉妒就像一條暗藏在心靈深處的蛇,它不僅分泌毒液侵蝕著自己的心靈,而且還不時地鑽出來傷害別人。嫉妒有千百種型態,它可能表現在不信任、暗中攻擊別人、從批評的角度去衡量別人、經常害怕被人忽視、愚蠢地反對、限制別人的自由……等方面,更有一種型態演變成自毀或死硬派的頑強、破壞別人的遊戲等等。

  你我從小到大都有過嫉妒別人、也有被別人嫉妒的情緒經驗,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而已。學生時代,可能班上的某個同學長得比自己漂亮(比自己帥)且受人歡迎,別人的男(女)朋友條件比自己的正點出色;出了社會後,某個同事特別受到長官青睞,官運扶搖而上,而自己就是那個因能力、才華比長官出色而被嫉妒的倒霉鬼,一路飽嘗被握有權力大柄上司的欺壓與蹂躪,到最後只好拂袖而去,遠離被嫉妒扭曲的職場。

  既然「嫉妒心理」是自然的社會現象,且不斷持續發生著,那麼,如何自處及學會與嫉妒心強的人相處,將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與嫉妒心強的個人會談時,通常會協助其發掘對自我的認識、檢視動機與探討內心真實的想望,進行步驟如下:

了解真相

  嫉妒是一種缺陷心理,所有惡劣的事物都對其他事物有害,嫉妒也是如此。嫉妒心理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影響人際關係,影響身心健康,容易使人產生偏見,壓抑和摧殘人才,要充分認識嫉妒產生的後果。

  比較是產生「嫉妒心理」的主因。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不可比較的。在大千世界中,每個人都有一個適當的定位,都是獨特不可替代的。我們應摸索、確立自己的位置。一旦有了這樣的認識和了解,嫉妒就會消失,我只是我自己,不需要成為他人。放棄比較,嫉妒就會消失,卑鄙就會消失,虛偽就會消失。

自我檢視

  然後,再作一番省思。對嫉妒的心理進行一番正確客觀的評估,自問是否願意承受這種結果?它帶給自己快樂還是痛苦?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想要得到什麼?可不可以將它化為積極超越的力量?引導對方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努力去做,以行動轉化空想的情愫,勇敢地去挑戰、競爭。所以,不要只是停留在單純的羨慕而已,要懂得掌握這種動力並使之提升、轉化為正向積極的行動力,才能有所作為。要經常試問自己:「有自我改變的動力嗎?」

自利

  若以上答案是肯定的,就先從自我的制約開始!必須滿足現狀,內觀自己所擁有的,不向外馳求,減少自己的虛榮心。經常性地自我省察,常以喜樂的心,微笑面對生活,欣賞自己的一切。另外,亦可透過良善的團體力量來進行自我調整。

利他

  除了面對自己的嫉妒心理以外,我們更應該積極減少別人對我們產生嫉妒心理的機會,以柔軟、謙卑、謹慎的態度主動關心和幫助周圍的人一起進步;以真心讚歎的隨喜功德,作為待人處世之道。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試著開始欣賞別人,提升自己。

  嫉妒啊!嫉妒啊!你是如此地侵蝕人類的心靈,並破壞了人際的感情和諧。願大眾都能以自覺的理性,看透人世間的一切,超越嫉妒,化嫉妒為良性競爭的動力,讓你我之間多一份欣賞與信任,少一份嫉妒與憤恨。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