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本期主題:懂得欣賞,讓人生更美







 

看到他人傑出的成就、出眾的才華,你內心升起的是欣賞讚歎?
抑或冷眼相看,乃至妒火中燒?
懂得欣賞讚歎他人,自己內心必有一番感動,從而獲得激勵與學習。
反之,
一味的嫉妒或一派的冷漠,暗藏的嫉妒之火、冷漠之霜,
將摧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讓生命更加荒蕪。
本期主題將為大眾剖析嫉妒負面情緒的來由,
繼而超越嫉妒,懂得欣賞,讓生命更添光彩。



慈悲平等離怨嫉--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現代社會一般人都追求物質生活的提升,有的人因緣較差,始終無法在物質上得到滿足;如果知道佛法所提供的另一條大路、另一個心靈世界,無論貧富、貴賤,都可以化煩惱為菩提,安定身心。

  現在社會上充滿了嫉妒、仇恨,看到別人有財富、地位,心中就不平衡。假使在上位的人能夠明白佛法,就會以慈悲心關照大眾,用智慧服務社會;中下階層的人明白佛法,心中就不煩惱、不起嫉妒心。

  如果了解佛法三世因果的道理,悟到這念清淨本心,時時刻刻安住在這念心上,就可以無人、無我的精神服務大眾。因為,心清淨才是真正的富貴,這念心具足一切功德。

見賢思齊 見不賢內自省

  佛法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必須在生活上實行,家庭是個道場,辦公室、社會也是道場,時時刻刻都可以修行。

  布施錢財修善,能增長福德;看到別人做善事,我們由衷地讚歎,說幾句好話,也能增長福德。許多人沒有這個雅量,看到人家做善事就嫉妒,看到人家走運了嫉妒,看到人家升官發財也嫉妒,說人家走後門、靠關係,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我並不比他差到哪裡去啊,甚至我還超過他呢!這個世界實在太不公平了!」始終不承認自己的過失,始終嫉妒人家,這就是一種我相的存在,是眾生的我執。這種心態使社會充滿了仇恨、嫉妒。當看到他人犯了過失時,不起慈悲心原諒、同情對方,反而認為:「這個人實在該死!」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嫉惡如仇」,其實還是一種眾生境界。

  假使我們把這些觀念轉過來了,看到人家走運了,看到人家道業成就了,我們馬上歡喜讚歎:「這些都是他自己努力,都是他自己的福德因緣,我自己覺得很慚愧。」就破了我執。

  看到他人犯了過失、造了惡業,自己起一個慈悲心、起一個同情心,自己想想:「我是社會當中的一份子,他不好,我也不好,我沒有能力、沒有德行、沒有智慧使他變好。」自己把責任扛起來,不怪罪人家,而是慈悲、同情對方,這樣一來,我執不是破掉了嗎?這樣就是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

慈悲平等 化煩惱為菩提

  起了嫉妒心,心當中就是黑暗、就產生愚癡,就是障礙。所以,修行必須要把嫉妒、慢心降伏過來,這念心才能清淨,才能達到寂然不動。

  佛菩薩觀眾生如一子,無論是好人、壞人,都是平等的。怎麼說呢?你是好人,佛菩薩希望你早一點成道,超凡入聖;你是壞人、惡人,佛菩薩想辦法把你變成好人;就算墮入地獄,佛菩薩還要到地獄裡去救拔,因為菩薩沒有我相的存在,知道一切眾生與自己息息相關,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佛法讓人明白內心世界才是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不再汲汲營營、盲目地追逐外在的名利,乃至嫉妒他人。有了這份自覺,就能充分發揮內在的慈悲和智慧。如果人人都有這樣的共識,社會必然和諧安定。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