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佛國之旅







中台之美.建築隨筆--朝山天梯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見建法師

             

  中台禪寺建築的外觀除了醒目的錫杖、金頂及塔的造型之外,串連所有建築組群的元素,即是象徵著「因次第進」漸修法門的天梯。左右兩組大、小天梯以平緩的斜度,打破垂直、水平的組構劃向天際,如金字塔般地雄偉磅礡,與埔里盆地的壯麗山勢相互輝映。

三步一拜 朝禮自性靈山

  天梯,既是朝禮自性靈山的寂然,亦是大聚大散的悲憫。一步一腳印,踏實立基於二樓的大雄寶殿旁;一東一西,像是雙翼般護衛著修行人的道業。

  通達十六樓萬佛殿,全程總高為十四層樓的階梯分成兩個部份,以觀音殿及地藏殿作為中途的轉憩。不同於一般的朝山步道,三步一拜的虔誠中,第一段有菩薩在前方引領著芸芸眾生,學習菩薩的慈悲與大願,第二段則是以佛為目標,在因地漏盡三惑,以成就佛智。

  為了讓朝禮的腳步平穩安全,階踏的設計採級高十五公分、級深四十五公分(即1:3)的斜率,符合禮拜時的人體工學。每隔三公尺的高度,即設置一處平台。此外,考量到頭面頂禮於階面的潔淨,與結構體接合的部份,特別使用乾式施工的方式,階面石材未直接接觸到混凝土外牆,而改以鐵件架高固定,如此一來,石階亦不易產生白華污染。

承載步伐 成就行人道業

  既是寂然不動,何妨悲憫眾生。動輒數千甚至上萬人的殊勝法會,讓學人懺悔業障、廣植福田,冥陽兩利、普薰眾生,消災祈願、福慧增長。而一個機能完整的寺院必須考量人潮的吞吐,或殿堂巡禮、或人員疏散,寬達五米二的天梯正好可以勝任這個重要的任務。

  身負著如此神聖的使命,必然有著不凡的承擔。因此,石階的厚度有別於一般所使用的三公分,採取了兩倍(即六公分)的裁切尺寸。 導師曾在階梯鋪設好巡視工地時,上下來回走了幾踏後,說:「這──千年不壞吧!」是啊,千年之後的中台古剎儼然成就了許多修行人的道業,來來回回走著、跪著、朝禮著的天梯,即便是磨凹了表面,依舊擔負著行者們的磨鍊。建築或許老朽,石牆或許傾圯,而千年不壞的,終究是本自具足的自性清淨。

  一日,巡禮至地藏殿,憑欄眺望著菩提公園的綠意盎然,猛一回頭,發現光可鑑人的地板上映著天梯的倒影,竟與天梯本身一上一下地連接了起來,彷彿打破了這天地的界線,虛實之間,無邊無際。望著菩薩的慈顏,恍然明白,這座串連萬佛殿與大雄寶殿的天梯,正無言地彰顯了菩薩行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殷殷願心;無論是在佛國淨土或是五濁惡世,佛菩薩們依舊是慈悲地頷首低眉,護念著所有的眾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