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佛国之旅







中台之美.建筑随笔--朝山天梯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建法师

             

  中台禅寺建筑的外观除了醒目的锡杖、金顶及塔的造型之外,串连所有建筑组群的元素,即是象征着“因次第进”渐修法门的天梯。左右两组大、小天梯以平缓的斜度,打破垂直、水平的组构划向天际,如金字塔般地雄伟磅礴,与埔里盆地的壮丽山势相互辉映。

三步一拜 朝礼自性灵山

  天梯,既是朝礼自性灵山的寂然,亦是大聚大散的悲悯。一步一脚印,踏实立基于二楼的大雄宝殿旁;一东一西,像是双翼般护卫着修行人的道业。

  通达十六楼万佛殿,全程总高为十四层楼的阶梯分成两个部份,以观音殿及地藏殿作为中途的转憩。不同于一般的朝山步道,三步一拜的虔诚中,第一段有菩萨在前方引领着芸芸众生,学习菩萨的慈悲与大愿,第二段则是以佛为目标,在因地漏尽三惑,以成就佛智。

  为了让朝礼的脚步平稳安全,阶踏的设计采级高十五公分、级深四十五公分(即1:3)的斜率,符合礼拜时的人体工学。每隔三公尺的高度,即设置一处平台。此外,考量到头面顶礼于阶面的洁净,与结构体接合的部份,特别使用干式施工的方式,阶面石材未直接接触到混凝土外墙,而改以铁件架高固定,如此一来,石阶亦不易产生白华污染。

承载步伐 成就行人道业

  既是寂然不动,何妨悲悯众生。动辄数千甚至上万人的殊胜法会,让学人忏悔业障、广植福田,冥阳两利、普薰众生,消灾祈愿、福慧增长。而一个机能完整的寺院必须考量人潮的吞吐,或殿堂巡礼、或人员疏散,宽达五米二的天梯正好可以胜任这个重要的任务。

  身负着如此神圣的使命,必然有着不凡的承担。因此,石阶的厚度有别于一般所使用的三公分,采取了两倍(即六公分)的裁切尺寸。 导师曾在阶梯铺设好巡视工地时,上下来回走了几踏后,说:“这──千年不坏吧!”是啊,千年之后的中台古刹俨然成就了许多修行人的道业,来来回回走着、跪着、朝礼着的天梯,即便是磨凹了表面,依旧担负着行者们的磨炼。建筑或许老朽,石墙或许倾圯,而千年不坏的,终究是本自具足的自性清净。

  一日,巡礼至地藏殿,凭栏眺望着菩提公园的绿意盎然,猛一回头,发现光可鉴人的地板上映着天梯的倒影,竟与天梯本身一上一下地连接了起来,仿佛打破了这天地的界线,虚实之间,无边无际。望着菩萨的慈颜,恍然明白,这座串连万佛殿与大雄宝殿的天梯,正无言地彰显了菩萨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殷殷愿心;无论是在佛国净土或是五浊恶世,佛菩萨们依旧是慈悲地颔首低眉,护念着所有的众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