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本期主題:心寬天地寬







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覺得悶悶不樂?
或覺得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
總是別人為自己帶來煩惱嗎?
所謂「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無論古今中外,
要想擁有歡喜、大作為的人生,
心量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然而──
如何才能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外在的人事物,
讓自己擺脫小心眼?
用心領略佛法的智慧,
人人都能成就喜樂健康、自在光明的人生。



心量廣大--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人生在世,不外乎做人與做事。一般人往往為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最後可能還演出全武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心量不夠廣大,不知道「忍讓是福」的道理。

四無量 平等饒益

  一般人的心量都很窄小,不容易包容他人,乃至於看見眾生就會討厭,內心封閉,這就是障礙。佛教裡有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目的就是在開闊我們的心境,去除我們的瞋心、惱心、不快樂的心,使我們這念心沒有障礙,冤親平等。

  「慈」又稱為愛念眾生。在儒家來說,慈悲心就是「仁」,所謂「仁民愛物」、「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諸佛菩薩時時刻刻以慈悲心護念眾生、關心眾生,常求樂事以饒益之。時時刻刻想到要運用種種方法,安慰眾生、布施眾生,使眾生得到快樂。用這種慈悲心來觀照眾生,我們自己的心量廣大,斷的煩惱也大,度的眾生也多。修慈無量心,不僅能除去自己的瞋心,淨化自己,破除我執,並能普度、攝受一切眾生,是一個自利利他的法門。

  「悲」,即是愍念眾生在六道輪迴當中受種種身形、種種生死。每個人都脫離不了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怨憎會苦等身心上的痛苦。因此,以悲心拔眾生的種種苦惱,同時,也能對治我們心當中的煩惱。

  修「喜」無量心,為除「不悅樂」的心,這一種煩惱在心當中,始終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好像所有的人都對不起我們一樣,這就是不悅樂的心。修喜無量心,就能夠對治這個煩惱,不但希望眾生一切諸苦悉皆滅除,還要進一步,使眾生心生歡喜、心生快樂。

  最後,要修「捨」無量心,《金剛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以上的毛病都對治了,三種心都修好了,最後還要修捨心,捨除對眾生的憎愛,等於禪宗祖師所說:「春風吹不起」,無論是順境或逆境,我們這個心都能得到平靜,如《中庸》所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修捨心的目的,就是希望見到本心本性,契悟中道實相,在這念心上來用功。

退一步 海闊天空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量廣大才能做大事,大海有量,能納百川匯流,人的心胸也要像大海一樣寬廣無量,不要只想到自己,還要包容別人,看到壞人不要嫉惡如仇,看到好人要心生讚歎。心量要廣大,否則做人做事都會處處碰壁。

  佛教裡有一尊四面佛,智慧圓融,無論東西南北、人我自他,都能面面俱到,事事物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我們的心量也能含容四方,廣大普遍,則為人處世各方面一定都能做得更好、更完美。

  從前有一位張英,在朝廷當官,由於他的心地善良,喜歡廣結善緣,大家都稱他「張善人」。有一次,隔壁鄰居在修建房子時,將圍牆往外移,侵佔了張家三尺的土地。為了這件事,張英的兒子寫了一封信給父親,希望藉由父親的權勢來處理。張英收到信以後,寫了四句話:「千里修書為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他的兒子看到父親的回信,當下覺得很慚愧,整件事情就淡化了。

  如果每個人遇到事情時都能先退一步想,不要只想到照顧自己,要處處體諒別人,如此一來,一定會和他人相處得很愉快、很融洽,活在這個世界上,障礙就會愈來愈少,人生步步都是光明。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