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中台廣傳








中台禪寺九十七年度春季僧眾精進禪七  

文/編輯部



   「禪者,佛之心。」為接引社會大眾修行學佛,廣傳中台心法、續佛慧命,在導師 覺大和尚及住持見燈和尚的帶領下,本寺僧眾秉持佛陀入世之悲懷,在本寺發心執事、在學院研究經教、在海內外各地精舍弘揚佛法,以廣大的慈悲心普度眾生,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為社會帶來一股清淨、安定的力量。除了動中的磨鍊,為增進大眾法師道業,特於二月十七日至三月二十日舉辦連續四梯次的僧眾禪七,大眾摒除諸緣,同登選佛場,專精參究,靜中養成。

禪七專修 剋期取證

  禪七,就是利用七天禪坐的用功,收攝六根門頭,將平日向外馳求的心收回來,返照自心,破除我執,轉識成智,使本具的清淨心得以現前,尋回生命的活水源頭。「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禪堂乃陶鑄賢聖之所、了生脫死之場;欲透向上一關,捨此無由得入。禪七期間,一天有十支香的用功時間,學人七天全面禁語,每支香含靜坐四十分鐘、行香十分鐘,並由 導師及主七和尚開示,指導參禪要領,建立正確的知見。而禪七當中的早晚課誦、坐香、行香、過堂,也都是為了令學人契悟本心本性,對於自己的真生命有所契悟。

  來果禪師云:「無規矩,習惡難除;無規矩,身心不靜;無規矩,不能守法;無規矩,不能參禪。」主七見燈和尚於起香時開示大眾,要「聽招呼,守規矩」,規矩是助道因緣,幫助學人收攝雜念,專志一心,契悟中道,找到歸家的路。進了禪堂就要萬緣放下,安住在本心本性。

  主七和尚並教示大眾,禪七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天當中剋期取證。「證」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悟到本具的清淨心,這是修行學佛的終極目標,也是出家眾的本分事。世尊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言:「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自證得。」大眾法師平時在動中修菩薩行,所修的一切善法,乃至種種止觀法門,都是在幫助自己去除心當中的妄想執著,這是佛法的根本,因為沒有妄想執著的這念心,就是本具的清淨心──如來智慧德相,這個真實的相貌稱為菩提涅槃,這個道理是最真實的,大眾要有信心。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導師 覺大和尚於禪七中開示大眾,打坐的目的在澄清當下這念心,無論任何法門通通要銷歸自性。「自性」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五祖弘忍大師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離開這念心性,修行得不到大利益。在禪堂就是要放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就是好香。打坐是先苦後甘,《華嚴經》有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打坐要能忍受腿的酸、痛、麻,要發「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的大悲願,才能有所成就。

  禪七的目的是認識這念心,認識以後,要將這念心收回來。在七天之內,完成「心」的工程。這個工程做好了,生死就了了。無論顯、密,修任何宗派,都想成佛,必須清楚地了解「成佛」二字的意義,才不會虛度一生。成佛,在事上是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化身佛,理上則是指這念無形無相的菩提心、涅槃心。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最後都歸於自性菩提、自性涅槃。每個人都有自性,所以都能成就菩提、涅槃。

  平時大眾在道場、精舍發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福德、慈悲,是動中磨鍊。禪七,在禪堂六根清淨,自淨其意,當下這念心不攀緣、不顛倒,達到無念,修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的智慧,是靜中養成。經云:「修無修修,念無念念」,修是為了斷除煩惱,修了以後要無能修、所修,歸於自性。頓悟法門是一條無上大道,要安住在這個地方。所謂「一念不生,萬法無咎」,一切都是現成的,只是把妄想、執著修掉,本具的自性就會現前。明白了這個道理是悟道,依此道理而修是修道,修道圓滿即是成佛。

  修行就是保持當下這一念覺性。平時所修的種種善法、福報,都是方便,目的是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福報是修行路上的資糧,缺少福報資糧,打坐也會有障礙。有了福德因緣,再配合禪坐,就是福慧雙修。一切都在我們當下這一念心,若向外求,了不可得。契悟本具的佛性,了達一切法都是自性起用,都要歸於自心。自心就是聽法的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動,這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處。

放下提起 自利利他

  昔日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揭示拈花與微笑之心無二無別。禪七期間,依著大善知識的教示,在這念心上用功,學習如何澄清這念心,靜中養成、動中磨鍊。起七,就是要放下;解七,就要提起。能放下、提起,就能得自在。永嘉大師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七日精進參究,修定、修慧,對心法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出了禪堂,將所得體會應用於弘法度眾的本分事上,「安住大乘心,善開方便門」,廣為宣揚佛法正知見,令諸眾生亦能照見本心真佛,常住快樂!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