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中台廣傳








中台禪寺九十七年度精舍住持精進禪修   

文/編輯部


  導師  覺大和尚以僧眾、社會、學校三大教育,落實「佛法教育化」的理念。其中,以僧眾教育培養弘法僧才,在廣設於全球各地的精舍、分院積極弘化,推動淨化人心的社會教育。

  所謂「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繁忙的法務,是度眾利他的有為法;禪修靜坐,則是自利安住的無為法。一月十三日至二十一日,本寺舉辦九十七年度精舍住持精進禪修,各精舍住持法師們放下萬緣,在靜淨如鏡的自心中,照見本來面目。誠如 導師開示所說:「平時在精舍弘法是慈悲,在禪堂靜坐則是智慧。弘法是累積福德資糧,是方便;方便不離究竟,最終目的仍在契入菩提、涅槃。」

定慧等持 依根解結

  一月十三日晚間,各精舍住持法師陸續回山報到、安單。翌日上午八時,展開七天的精進禪修行程, 導師於禪修期間為大眾開示,建立正確的知見,指示用功的法門。

  導師開示大眾:「禪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修行,就是學佛的身口意。佛法的道理很廣泛,歸納起來,總則為「覺」,大綱為因果和心性。佛三覺圓滿,自覺、覺他、覺滿。在禪堂裡用功,即是自覺的工夫。人人本具佛性,稱為本覺;但凡夫起惑、造業、受苦,始終惡性循環,即是不覺。開始修行,明白這個道理,知道在這念心上用功,稱為始覺。始覺,必須從覺察自己的煩惱做起。檢討反省自己的煩惱在哪裡,然後看破、放下。如果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心就歇不下來,打坐就不容易相應。

  導師並解說九住心,強調靜坐用功必須定慧等持。假使有定無慧,猶如渾水靜止不動,只是雜質沉澱;必須進一步定慧等持,去除杯底的沙石,將煩惱化除,才能得到解脫。

  煩惱覆心,猶如灰塵沾染衣服一般,衣上沾了灰塵,抖一抖就掉了。如果繼續蒙塵,慢慢就由塵生垢,這時就要把衣服放到洗衣機裡,加洗衣粉洗滌,才能去垢。垢,是指煩惱、執著愈來愈重,必須經過慚愧、懺悔、靜坐思惟,用般若觀照,才能化掉。假使不化掉,就積垢成結,這時就要修定,要看破、放下,才能解結。因此,修行就是要除塵、洗垢、破結。依十二因緣還滅門的道理,在六根對六塵之際,觸物起照,清理六根門戶,將生滅流轉的緣起,還滅為不生不滅的因果,才能了生死、證涅槃。

  導師為大眾解析六即佛的道理,說明從凡夫到成佛的六個位次。明白位次,才不會以凡濫聖,才不會走遠路、走錯路。《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正是對事理無礙、頓漸不二的最好說明。

行菩薩道 自行化他

  導師指示住持法師們,在精舍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必須當一個偉大的舵手,成為一個成功的救生員。身為舵手,必須掌穩舵,不能駛離航線,比喻具有正知見方能直抵目標;還需避免觸礁,此則比喻具有智慧方能克服困難。身為救生員,則需行解相應,明宗通教,才能自利利他。假使了解很多道理,但沒有經過一番修證,有解無行,就不容易得到佛法的好處,也難以利益他人。



  在精舍弘法必須應機施教,教化有言教、身教、境教、制教,乃至廣學多聞,會通儒、佛,接引更多有緣眾生。 導師勉勵大眾,在動靜之間,必須提得起又放得下,放得下又提得起,才能得大自在。禪七的目的就是在淨化、提升這一念心,明白自己的真生命,找到真正安身立命的所在。

  廣設於各地的精舍,是紅塵中的淨土。精舍住持法師們經過七天的禪修,澄淨了自心,也蓄積了在菩薩道上持續前行的力量。動靜之間,自利利他,利他自利,正是菩薩願行的親身實踐。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