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09 期 |
|
本期主題:提起放下得自在 |
無我
「放下」,在一般人看來似乎就等於「失去」,也會認為「放下」是消極的行為。事實上,放下才是真正的提起,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當我們的手執取一物時,我們所能擁有的只是一物而已;當我們放下手中執取之物時,天地一切萬物皆為我所擁有。所以,心中有「我」,只被一個個體所佔,是有限;心中「無我」,生命就圓融無礙,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執我我所 諸煩惱本 一般人總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以執取為快樂的來源,殊不知,執取、執著其實是煩惱的根本。人們常存著──「這是我的」──這種執著的觀念,例如:我的子女、我的財產、我的朋友,我要名、我要利……從家庭到社會,甚至全世界,擁有的愈多愈好。這個偏差的觀念就是因為「我」一存在,就想佔有;「我」存在,就有爭執。現代社會的亂源往往來自於放不下這個「我」,由於有「我」在作祟,而產生煩惱、衝突。 對修行人來說,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執,最大的敵人也是我執。執著「我」,就會有患得患失的心態,身心不得安定。 孔子立身行道,戒絕四種弊病,以破除我執的毛病。一是毋意,不憑空臆測;二是毋必,不絕對肯定,講話和做事不要太武斷,要給自己和他人留有空間;三是毋固,不固執成見、拘泥,隨順時節因緣不斷地調整改進;四是毋我,不自以為是,不以「我」為中心,自是非他。由此可知,諸苦乃由有「我」,執取乃煩惱之根本。因此,修行學佛要學會放下。放不下的原因是看不破,看不破則是因為執著。唯有看破才能放下,放下才能提起。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修行人向優波鞠多尊者求法,尊者說:「你要求法,很好,那麼,我說什麼你就要照做。」這位行者回答:「我既然來向您請法,一定會遵從您的教誨。」此時,尊者幻現了一座頂端聳立著一棵大樹的懸崖,又在樹下幻化一個又深又廣的大坑,要他爬上樹去。行者爬上去之後,手腳緊緊抱著樹幹。 尊者說:「把兩腳放下。」行者就把雙腳放了。 「左手放下。」左手也放了。 「右手放下。」 行者抗議道:「不行啊,放了就會跌到坑中而死啊!」 尊者說:「你不是答應聽我的話嗎?要求法,就要相信我的話。」 此時,行者右手一放,哪裡有什麼樹和坑?原來只是尊者以神通變現的一個境界而已,放下心中執著,這位行者當下即證得阿羅漢果。 放下自己,依法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法益;假使固執己見,死命不肯放下右手,尊者也只能搖頭嘆息了。 看破放下 解脫自在 《達磨二入四行觀》云:「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捨諸有,止想無求。經曰: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對好壞、順逆境的執著要放下,對內心深層不敢面對的問題要承擔。 修行,必須時時注意自己還有什麼執著放不下,並以佛法的智慧看破,明了因果、緣起性空及本具佛性的道理,以空、假、中三諦圓觀萬法,才能究竟放下,得到真正的解脫與自在。 放下和承擔,就是一個修行者的覺照之路。假若不肯把修行滲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放不下對色身的貪著,放不下事相上的善法,就絕對淨化不了那顆被染著的心,如是,修行何益? 人生在世,最難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憎愛之念,盤踞心頭,無法得到解脫與自在。若能了解修行沒有便宜事,自己作主,煩惱自度,對心愛的一切人事物都能割捨,對違逆境界能夠坦然接受,進而做到無憎無愛,達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無我之境。從無我中實踐慈悲,自尊尊人,了達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放下才是真正的提起,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與自在。 放下自我的執著、煩惱,覺性時時現前,隨緣盡份廣修一切善法,修善而不執著,真正是放得下、提得起,提得起又放得下,這念心解脫自在,生命無限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