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09 期 |
|
中台廣傳 |
兩岸佛教文化論壇
文/編輯部 為落實佛法學術化及大乘佛教之入世精神,本寺特別於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於國際會議廳舉辦兩場「兩岸佛教文化論壇」,由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主持,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上一下誠大和尚、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葉小文,及大陸各省市佛教協會代表皆蒞臨會場,共同研討大乘佛教在當今世界的定位及落實的方向。 大乘佛法與人文道德之介說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上一下誠大和尚於致詞中提到,現代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但萬法乃從心起,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一切唯心所造。佛陀教導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即是社會人文道德的精神。随后各佛教协会代表亦针对主题发表论述。 大乘佛法對現代社會的責任 隔日上午十時舉行的論壇,延續前一天的議題,針對「大乘佛法對現代社會的責任」一題進行討論。 導師提示大眾,前一場論壇的總結,就是「以人為根本」。人,則以心為根本。一切政治、經濟、醫學、宗教、文化……都是以人為根本、以心為根本,但必須以佛法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廣大心、清淨心、無我心、菩提心、涅槃心為根本,天下才會太平。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聽聞佛法,找到人生的方向,是最大的福報。目前的時代正需要佛法,因為現代人心充滿煩惱、憂愁、愚癡,需要佛法來醫治。欲救人救世,必須靠每一位去弘揚佛法,把佛法的真理落實在人間。 上一下誠大和尚致詞中提到,佛法乃是佛陀慈悲為對治眾生心所說的。佛法既以心為根本,應如何照見此「心」?必須明心見性。透過此次論壇,達成共識,進一步落實,則社會的和諧平等,就能辦到。 概括來講,從個人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責任,總不出下列四點:一、人心和善,二、家庭和睦,三、社會和諧,四、世界和平。朝著「四和」的方向身體力行,努力精進,即是大乘佛法對現代社會的責任。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葉小文提出四個觀點,說明兩岸人間佛教的路線:一、傳統的特質:佛教具有「出自人間,回到人間」、「度人度己,以人為本」、「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三大特質。二、特質的發酵: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其優秀品質發酵為中國特色的文化,不僅有君子情懷,並具有《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進精神。三、時代的挑戰:大乘佛教的社會責任,除了要因應市場經濟的潮流之外,還要以和為貴,以通為要,建立順應時代又領導時代的地位。四、中台的啟示:中台的外型,是融合繼承與創新的建築;中台的精神,以保存豐富的佛教文物為代表,保留佛教的本色和佛教的根。而 上惟下覺大和尚以「中台四箴行」為興學理念,帶領佛教淨化人間、回到人間,是人間佛教的典範。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劉威在發言中說到,當代社會可以「動、俗、染」三字概括。大乘佛教面對當前社會,需以「靜、敬、淨」三字因應。現代社會與大乘佛法最需要宗教理論家及宗教實踐家,前者如太虛大師,後者如弘一大師、上惟下覺大和尚。思想理論必須落實在行動上,因此,當前社會需要更多的是行動。
中台禪寺護法總會會長李祖原提出重視方法論的觀點:西方的拼音文字系統,來自邏輯與文法,其思想屬二元論,因此,西方文明走向科技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西方是開放走向知識,東方與佛法是還原到生命的原貌,前者是絕對的唯物,後者是徹底的唯心,未來二者必須合一,這將是佛教未來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因此,佛教必須發展出大乘佛法心性問題的方法論,以進入西方的哲學體系和思考方式,才能讓佛法進入全世界。 黑龍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湛如法師針對「責任心的修煉」一題進行論述。責任,就是應承擔的過失及應盡的義務。責任心表現在事求完美、恪盡職守、承擔後果。責任心的內涵是仁,仁則在於和。 佛經裡對責任心的討論較為具體的是《大寶積經‧長老品》及《華嚴經‧淨行品》。大乘佛教徒的責任心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四大菩薩的悲智願行,可說是責任心的核心要素。責任心的修煉及其典範,則可用「意」、「謙」二字概括。 中台男眾佛教學院院長兼任研究所所長見桅法師的論點,以四弘誓願及六波羅蜜為總綱。從四弘誓願的內容來看,可知造福社會人群乃大乘佛法應有的責任;欲建立清淨、和諧的社會,必須從教化人心著手,使人心因教化而得到安定、清淨。 佛法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佛法的慈悲與順應社會的智慧和責任,可以六波羅蜜的內涵探討。依六波羅蜜而行,能解除個人的煩惱,社會也能安和樂利,人類也不會因貪婪、無知而過度消耗自然資源造成環境問題。由此可知,大乘佛法確實可建立清淨的人間淨土。 中國佛教學院教務長向學法師認為,佛教打破印度四姓的不平等制度,建立眾生平等的思想,並提出六和敬,因此,和平、和諧是佛教的基本教義。依緣起思想建立中道思想,即是「和」的內涵,這正是大乘佛法利益眾生的指導思想。 欲使內心得到淨化,達到「心淨佛土淨」的境界,必須以佛陀慈悲、平等的教導,並遵循「中台四箴行」的教誨,負起大乘佛法對當今社會的責任,讓和諧之風吹拂兩岸,讓佛法的和平甘露遍灑人間。 本寺普民精舍住持見達法師以最生活化的「吃飯」為例,說明緣起的道理。每一餐飯都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因此,一餐飯就是全體法界,食用一餐飯,吾人也成為全體法界。此理意含眾生平等、全體平等,每個人都是全體法界,一切有為法都是實相。 現代社會科技、交通的發達,形成了密切交疊的網絡,如此複雜的緣起,卻沒有融通,失去互相的尊重及包容。世界物質化的結果,形成著重物質的網路,卻缺乏心靈網路的溝通,因此,弘揚大乘佛法是佛弟子責無旁貸的責任。 杭州市佛教協會會長、靈隱寺監院光泉法師說,大乘佛教在當今社會的推進中,一方面要發揚四攝、六度、四無量心的菩薩精神,另一方面更要強調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涅槃境界。在外在行為上,積極入世;在內心上,以小乘涅槃思想清淨自我意志。如此既能使大、小乘佛教融通,同時也能建設人間淨土。 大乘佛教在當今社會對於環保、慈善、和平等多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佛教教義是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內容,也是淨化人心的有效方法,其中,大乘佛教具有獨特的優勢。 靈隱寺與中台禪寺二○○六年的締盟與二○○七年贈送同源橋儀式,見證 上木下魚大和尚及 上惟下覺大和尚的悲心弘願,彼此溝通,走向和平,也是大乘佛教對現代社會責任的最好詮釋。 導師圓滿致詞時提出:佛法普被三根,要應機施教、應病予藥。由於社會型態改變,必須要實踐大乘佛法的精神,將佛法自叢林發展到都市裡。佛法就是一種教育,是覺悟的教育。 大乘法門,在利他中完成自利,不捨一眾生;小乘則是修三十七助道品,檢討反省、漏盡自己的煩惱,自得解脫。其實,修習大乘也不能離開小乘的基本教義,大小乘乃是一貫、融通的。 此次論壇意義深遠,除了藉此機會溫故而知新,重新整理、複習佛法的道理,作為今後做人處世所遵循的方向,並藉由座談研討,提出努力的方向和遠景,共同以大乘佛法的精神自利利他,達到人間淨土、世界和平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