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08 期 |
|
本期主題:誰才是良朋益友? |
行者不孤 弦音悅眾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是人心中很微妙的期待,總在夜深人靜時,彈著這把獨琴,等待知音人共賞,期待在眼神交會的當下,品味巧遇知音、巧遇善知識的喜悅。 生命裡處處可感受到良朋益友的可貴:孩提時,一起玩耍的同伴,陪著我們度過成長的時光;求學時,那段共赴大考的革命情誼,至今猶存;難過時,與我們一同哭泣的朋友;迷惘時,為我們指點迷津的師長;回首過往的歲月,生命的點滴風光,除了自我的彩繪,更少不了善知識的法音宣流,以佛法的大智慧,增添生命的風采。 夜已深沉,弦音未歇,而我,漫步在中台禪寺。步入職場後的第一次禪七之旅終於成行,成行之前雖有逆境的考驗,但由衷感恩身旁的善知識以不同的方式,成就我的修行。禁語的七天裡,考驗著我如何放下心中的執著,而大善知識 導師與主七和尚的開示,直接了當,使得坐香時外境的紛擾,不再亂我心境,妄念如客塵般來來去去,當不再相續或刻意起另一個念頭對抗時,漸漸發現妄念的力量不再強烈,猶如虛空中之塵埃,自然沉寂無蹤;腿痛的感受依舊,但一心專注時,腿痛不再難熬;行香時,擺動著雙手,快速地行走著,步伐能快能慢,忽聞站板聲,突然感受能聽、能停是心之作用,而「知」始終存在不變,這樣的體悟,是由於大善知識的慈悲引導。 轉識成智 法音悅眾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生命中有太多來自於他人的幫助,在自我成長之餘,不僅期許成為他人的良朋益友,更能成為眾人眼中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然而,在遇到境界的當下,總是在利他的菩薩行與我執的深重習氣中,較計籌量。以自身為例,在醫院服務的同時,面對屬於非己份內、卻有利於病患的事務時,往往計較的惡念與「布施」時間、體力為病人服務的善念交戰不已。 感恩善知識的引導,在薰修佛法的過程中,漸漸破除既有的迷思,一次次地反觀自照,一次次地練習擴展心量,「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不氣餒、不放棄,提醒自己要時時刻刻忍住習氣、堅住正念,了知「立地成佛」所成就的是法身佛,當前這念心不著二邊,不起分別,一念到底,清楚明白。因此,起七與解七,放下與提起,即是落實「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的菩薩行。只要在因地上有菩薩的悲心,處處以利他著想,一心真誠地服務病患,當下就能「持戒」清淨;在布施的同時,若能思惟三輪體空之理,就能在利他當中成就自性「般若」。如此,即是他人眼中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也是以無生法音悅己悅眾的菩薩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