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07 期 |
|
佛國之旅 |
金色殿堂--大莊嚴殿
文/編輯部 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臺, 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 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 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 ──《梵網經》 華藏世界是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所居的淨土,來到大莊嚴殿即是入佛法界。藉由融合佛法、藝術與現代科技的殿堂設計,將甚深微妙的佛國聖境呈現於大莊嚴殿高廣的空間中。一本饒益有情的弘誓深願,於一一色、一一相中,敷陳佛佛同居的莊嚴身土,引領大眾親炙諸佛如來所開顯的心地法門。 「中台禪寺在眼前,寺中玄妙說不完,東西寬廣實難測,南北深廣無有邊,財法兩施皆平等,中邊不二無上禪,當下識得個中事,隨拈一法含大千。」這是 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於中台禪寺落成大典中所開示的法語。弘法、建寺、安僧、度眾, 導師的悲智願行道不盡,諸佛法界的聖妙莊嚴說不完。如何於娑婆世界中構築華藏世界的聖境呢?唯有萬眾一心的智慧、聚沙成塔的力量,方能成就如此殊勝莊嚴的道場。 所謂「眾志成城」,這一座法王城的建設,誠如《華嚴經》中所說:「悉以無量妙雜寶,建立恆沙諸塔廟,造作無數尊形像,寶藏淨金而莊嚴,巍巍高大如山王,其數無量不思議,修學積集諸功德,勝妙堅固不可壞。」殿堂中,純淨圓滿的盧舍那佛聖像,巍峨壯麗的建築格局,瑰麗細膩的彩繪天花,粲然可觀的千佛牆,視線可及的一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是可見可觸的莊嚴與功德。然而,在這感官與心靈的豐盛饗宴中,令行者身心俱寧、甚深微妙的空間氣韻,是無數四眾弟子發心植眾善本、勤修六度所凝聚匯集而成的,這正是它攝人心魄的緣由。就在這莊嚴淨妙的境教薰陶中,施受互資,是一種從物質到精神,最終臻於福慧具足究竟佛果的昇華。
大莊嚴殿所闡釋的是《梵網經》經義:「爾時蓮華臺藏世界,赫赫天光師子座上,盧舍那佛放光,光告千華上佛,持我心地法門品而去,復轉為千百億釋迦及一切眾生,次第說我上心地法門品。」以巴西白玉精雕而成的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巍然趺坐於象徵華藏世界的蓮台上。「盧舍那」譯為淨滿,意為光明遍照。百福莊嚴、圓滿如月的佛面,承繼豐頤雍容的唐朝造像風格,皎潔如雪的佛身熠熠閃耀著結晶光芒,煥發淨智圓明的精神能量。為了展現千丈盧舍那身的巍峨堂皇,此尊佛像運用北朝造像延展身體比例的方式,呈現圓滿報身佛的高嚴廣德。
如來萬德莊嚴,《菩薩瓔珞經》中言:「過去諸佛皆著織成金縷袈裟。」於是,依 導師指示而以金箔嚴飾的千佛衣,乃以犍陀羅藝術風格的通肩式袈裟呈現;循著衣褶的流動,一尊尊由小漸大的化佛鑲綴於金縷衣上,顯現千百億化身的殊勝功德。盧舍那佛所趺坐的銅塑鎏金蓮台,高度約二公尺,共有二十四葉蓮瓣,每葉蓮瓣皆鑲嵌眾多佛像,合為一千零八十尊化佛。由是,蓮台上金白相襯的嚴淨光采,流溢出「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的不思議境界。 甚且,在貼飾金箔的銅製背光襯托下,盧舍那佛的身量益形魁偉。背光中心為高浮雕蓮花圖像,由蓮心汩汩湧現右旋的萬丈慧光化為烈烈智燄,與手結說法印的盧舍那佛蔚成「華藏海會,儼然未散」的深邃意蘊──世尊於千葉蓮台上綻放寶光,普為眾生宣說心地法門,令諸有情燃起本具心光,照破無明癡暗,從而依循成佛藍圖,築成一方淨土。 大莊嚴殿兩側楹聯,是由水刀切刻的 導師親題墨寶「慧日光明即心即佛法界三千呈寶相,蓮座莊嚴是空是色悲心無盡化迷愚。」東西寬廣、南北深遠的殿堂中,盧舍那佛以大智、大定、大悲為體,現千佛頂、著千佛衣、坐千葉蓮、環千佛牆,體現臻於圓滿的華藏世界。仰望如來慈顏,在金色的光輝裡,在諸佛的慈護下,在心光的覺明中,紅塵熱惱頓時冰銷,自性清涼油然而生。 雍雅宏麗的彩繪,將層層開展的天花,營造出巧奪天工的美感張力,同時也將實報莊嚴土尊貴圓滿的意象發揮到極致。刻畫細膩、彩飾豐厚的圖像,融會傳統藝術精髓與現代設計思潮,創造出屬於中台的一種莊嚴表徵。所謂「以相表法,以事顯理」,中台禪寺處處是象徵,在在是妙喻,將三藏十二部經典蘊含於建築與藝術的表現之中,讓廣泛大眾以另一種方式來體驗並領會佛法。 以彩繪天花而言,主題是一朵由火焰紋所環繞的蓮花,意喻華藏世界是由永熾不滅的智慧光明所成就。其中四圈圓環,中心圓以如意圖形表「吉祥如意」;第二圈火燄紋,代表「生生不息」;第三圈以法輪搭配捲草紋表「法輪常轉」;第四圈以蓮花圖形表「佛性本具」。最外層是對稱的蓮花捲草圖,周緣飾以八吉祥圖案,則是意謂人人本具的清淨心,出淤泥而不染,具足一切莊嚴淨智。 佛像背光採用光纖科技。運用具有唯發光不發熱、不導電、不懼水等安全特性的現代光電科技,是佛法科學化的具體實踐。在五彩光芒交輝嬗變中,盞盞智光晃耀,整座殿堂宛如籠罩於佛國淨土的琉璃寶光之中。埃及金碧輝煌大理石地面光潔如鏡,映照四壁的佛日輝煌。俯仰之間,在佛佛無盡、迴環縈繞的璀璨光明中,行人不難領會到華藏世界光光相照、智智互明的勝妙莊嚴。
藥師如來有十二大願,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二佛以其願力接引眾生歸向淨土。藥師法門在中土,是隨順如來願中消災解厄、袪難呈祥的現世利益而流傳的;彌陀法門,則是依據淨土五經中念佛往生極樂的後世利益而流傳的。兩側脅侍殿鋪構著從大莊嚴殿延伸而來的莊嚴佛土,中央分別供奉藥師琉璃光如來及阿彌陀佛。質地堅硬的白玉造像與石材中閃亮的石英結晶,在燈光映射之下,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佛身的清淨光明。藥師佛身著通肩式袈裟,袈裟衣紋上刻有八吉祥圖;阿彌陀佛袈裟衣紋則刻蓮花圖紋。佛手結法界定印,藥師佛手捧藥師琉璃塔,阿彌陀佛手捧蓮花。佛像通體造型圓潤豐腴,氣勢雄渾,卻又充分展現沉靜深邃的獨特風貌。 佛像的背光以鑄銅貼上金箔,形成重重交徹的燄網。佛像兩側,則是由一位法國藝術家精心設計,以金箔和銅箔施作,獨具匠心的蓮花壁畫。殿內的進階式燈光向上投射,映照處處湛然金光,與藥師佛、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交糅,令人恍如親臨東西方淨土。嚴嚴實實的圖騰,繁縟而不炫膩,富麗中只見莊嚴,琉璃世界與極樂世界,宛然現前。 《維摩詰經》云:「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憨山大師亦云:「淨土就在淨心中,不得向外別尋覓。」無情說法有情聽,莊嚴清淨的殿堂,令來訪者當下心淨,當下即是置身於淨土之中。 就如同在這金色的殿堂中,超凡入聖的因果昭然可見:有清明覺照、樂善好施的因,即有智慧圓滿、百福莊嚴的果。行人當以「能觀」的這念智慧心,起始覺之智,照本覺之理,運用開始覺悟、念念分明的這念智慧心,返照本具佛性真如實相之理,破除愛憎分別,直至始覺歸返於本覺,始本合一,無明盡淨。所謂「以萬行之因華,莊嚴無上之佛果」,時時安住正念、斷惡、修善、度眾,而不迷、不執、不染,即為開因地之花。儘管習重障深,只要一心精勤覺察、覺照,乃至覺悟,日日夜夜,生生世世,始終不懈,將來必能圓成無上莊嚴佛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