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07 期 |
|
本期主題:創造雙贏人生 |
推動世界和平的手
慈悲包容致祥和 《後漢書》中有一則公案:東漢時代,有一位賈淑生性險惡,平日眾人都刻意迴避他;而郭林宗則深得人心,眾人樂於和他來往。郭母去世時,賈淑以同鄉之誼前來弔唁,當時,個性剛直耿介的孫威直也來弔唁。孫威直一見到聲名狼籍的賈淑也在場,心中十分不悅,轉頭就離開了。郭林宗看到這個情形,立刻上前安撫:「賈淑這個人以前的個性確實是陰險不善,但他已經知道悔改了,請不要嚴峻地排斥他。從前孔子並不以互鄉(鄉名)的人蠻不講理、難以溝通而拒絕接見互鄉的童子,孔子的門人疑惑不解,孔子說道:『我讚許這位童子的精神……他潔身自好,又求上進,何必追究他的過去?』孔子這樣的胸襟和心量,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我們也應該放寬心胸,讚歎、接納有心改過的賈淑。」 賈淑輾轉得知這件事情之後,心中非常感動,於是加倍地努力改過,凡鄉里間有需要協助的人,賈淑都竭盡己能地去幫助他們,最後成為人人稱道的善士。 倘若不是郭林宗以具體行動來讚許、鼓勵、接納賈淑,賈淑很可能會愈趨下劣,終其一生都為鄉人所唾棄。從這個公案,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念的慈悲接納,一念的細心關照,一念的隨順歡喜,可能將一個惡人從黑暗、罪惡、墮落的深淵,救拔至光明、良善、向上提升的彼岸,進而能改造惡人,讓他成為善人、賢人,乃至聖人。 眾生時常只見自己的好,而看不到他人的長處,由於猜忌、瞋恨、嫉妒、排斥等不良善的心念,不能歡喜地接受別人的功德、善法,乃至成就與榮耀,藉著吹捧自己,來貶抑他人,更甚者,落井下石,毀謗、破壞他人的善心善行或種種成就。〈普賢行願品〉云:「所有世間一毫之善,我皆隨喜」,就是教示我們對於一切眾生所行的善法,都要以平等、無瞋嫉的心,全然地隨順歡喜。如此一來,我們的心就能轉利己心為利他心,藉以擴大心量,洗滌心中的煩惱,一步步踏上清淨、平等、慈悲的法界。 《論語.顏淵》云:「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能以廣大的胸襟隨喜包容他人的成就,在化解自我執著的當下,自然能增進家庭、社會的祥和。因此,「隨順歡喜之心」不僅對家庭、社會有所影響,亦是推動國家、世界趨向和平重要的助力。 平等無私興太平 歷史上為後人所唾棄、辱罵的一代奸臣秦檜,深恐岳飛成功收復河北,為了個人的私心私利,枉顧國家、人民百姓的安危,慫恿宋高宗下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飛班師回朝,更於紹興十一年奏請高宗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軍軍權,無所不用其極地誣構謀反罪狀,殺害岳飛,最後致使宋與金再次簽訂稱臣、納貢、割地等屈辱國家民族的和約。南宋也因此逐漸走向敗亡之途。 《楞嚴經》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要消弭暴戾之氣,化解種族、宗教、國家之間的誤解和仇恨,就要從「隨順歡喜心」做起。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做起,以正確的觀念化導他人,泛起層層善的漣漪,就能降低種族、宗教及國家之間的衝突,而我們的世界也將愈來愈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