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中台廣傳








中台禪寺九十六年度春季精進禪七   

文/編輯部


  「禪者,佛之心。」禪七,即是利用七天的專修,親見本具的佛性。九十六年春季精進禪七,分別於一月二十八日至二月四日舉辦學界禪七、二月十九日至二十六日舉行大眾禪七,前後共有來自海內外各精舍的護法居士一千七百餘人回到菩提之家。多位來自海外道場的外籍居士同進選佛場,體驗禪門家風,共契玄津。

     

調身調心 三學相資


  首日報到,參與打七的學員風塵僕僕地自四面八方來到山上。清淨莊嚴的灑淨及起七儀式,一洗舟車的勞頓及世俗的塵囂。隨後的起七茶會中,主七見燈和尚開宗明義指出,禪七的目的在於明心見性,明白自己的真生命。禪七的每一項行程及規定皆有其意義,除了在靜坐、行香當中體悟「動靜一如」的本心之外,日常作息和禁語等規定,皆是悟道的助緣。主七和尚勉勵大眾,世間萬法皆是因緣和合,能參加禪七是大眾的福報與功德,要知恩、感恩、報恩,萬緣放下,提起正念。放下,不僅是放下世間一切外緣,還要放下過去所修的法門,依禪七開示的法門按部就班地用功,才能有所契悟。

  晚間八時,正式起香。主七和尚在開示中提到,佛陀開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的心病。一切法門歸納而言,不離斷惡修善,修止修觀,定心、淨心、明心。

  戒定慧三學相資,缺一不可。能防三業邪非,心水自然澄明,是為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可自照見萬象,是為由定發慧。經云:「律者,佛之身。」隔日,主七和尚為大眾傳授八關齋戒,並解說戒法,作為禪修的增上助緣。

  禪修正式上路前,必須調身、調心、調息。「心要專注,不得緊張;身要放鬆,不得隨便」,是調身、調心的主要原則。主七和尚解說靜坐的姿勢,為調身的準備;避免妄想、昏沉、無聊、無記四相,為調心的指南;修習數息、觀息,為調息、定心的法門。在介紹靜坐的前方便及用功法門之後,主七和尚揭示禪宗向上一著、頓悟法門──中道實相觀。不假方便,直指心源。

淨心工程 菩提影現

  宴坐禪堂猶如進到避風港,雖無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外在八種境界風,但心中尚有微細妄想煩惱動盪不安,需藉由靜坐沉澱、澄淨。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導師 覺大和尚在開示中慈悲指示,每個人都有這念心,每個人心中都有青天,但由於境風浩蕩,作不得主,致使心水起波,烏雲遮日。藉由禪修,便能沉澱心水,撥雲見日。禪七,即是定心、淨心、明心的最佳因緣。

  導師並為大眾開示悟道、修道、成道的過程。《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所謂「道」,即是無為法。六祖大師云:「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覺即是佛,心正即是法,心清淨即是僧。現代社會講究管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皆為依根解結,是管理中的管理。修行即是管理自己,調身不犯,調口無過,調心不起。十法界不離自心,心惡是地獄,心善是天堂,心淨就是淨土,一念不生,當體即是,就能得解脫。禪七,就是一個定心、淨心、明心的工程,每個人都是工程師。

  儒家與佛法的精義,在 大和尚精闢的闡釋中圓融會通。《尚書》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孟子的性善說與荀子的性惡說,在佛法來看,即是人人本具清淨之心,由於無明妄想而不自證,需假覺察、覺照的功夫,檢討反省,懺悔改過,千錘百鍊,去蕪存菁,精益求精,終歸無為。

  《六祖壇經》云:「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道不在外,「在明明德」,即是明白人人本具的性德;「在親民」,進而使他人亦明白自性;「在止於至善」,自利利他,利他自利,達到覺行圓滿的境地。由此可知,《大學》的三綱領、八條目,與佛法自利利他、覺行圓滿的道理一致。

  悟道之後要修道,《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修道的功夫須如龍養珠,如雞孵卵,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所謂「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理上,雖明白人人皆有佛性,尚需事上的磨鍊、證明。人有物質生活、道德生活、精神生活、善法生活、心靈世界。所謂善法的生活,即是在世間以慈悲、智慧、福報、擔當,建立種種功德,廣積福慧資糧,立德、立功、立言,功成不居,有過不諉。提得起,放得下;動也動得,靜也靜得,才是真正的菩薩行。所謂心靈的世界,即是在禪堂裡淨化、提升心靈,超凡入聖。了解這些道理,便知道人生的可貴、佛法的寶貴,不會消極、悲觀、自殺。

  打坐除了淨化身體以外,最重要的是淨化心靈。眾生平時都在念念生滅當中,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一個「歇」字。歇,就是用功,就是不動。古人說:「要得真不動,動中亦不動。」要在動中不隨境轉,必須靠靜中磨鍊。禪,是人生最高的智慧,提得起、放得下,放得下、提得起,就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牧牛騎牛 就路還家

  禪宗的「十牛圖」,以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等譬喻描繪修行的心路歷程──從尋道,到見道、修道、養道,最後證得究竟的菩提道。在見道之後,必須修道、養道,時時刻刻回光返照,用覺察、覺照的工夫牧牛。這念心保養純熟了,有定有慧,能夠作主,代表心中這頭牛調伏了,就可安心地騎牛歸家。

  家,是身心安隱之處,也就是菩提、涅槃,人人本具的清淨自性之家。經過禪七的洗禮,大眾背上重重的行囊,卸下心中種種的包袱,以希望的步伐,各自踏上回「家」的路。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