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菩提道上
出家一事非將相所能為,若非累世廣積福德資糧,怎能在末法時代得遇大善知識,搭上中台這艘大法船。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成凡成聖都靠自己發心來入理,莫待二、三十年仍是個光頭俗漢,就違背了當時出家的本義。
時光荏苒,山居的歲月倏忽即過,轉眼間又是一年。試問自己在修行的路上是否薰習到些許的佛法氣味,知道如何讓自己在這條路上屹立不搖?
很感恩在學院的這段日子,動靜閒忙無非是讓我們堅定佛法的信念。靜時,極力在佛法的大海裡吸取養份,化成動力,讓心中自然湧出活水泉源。動中,藉出坡作務,考驗對教理的理解及落實。一動一靜,看見習氣的翻擾,也看見教理適時地發揮極大作用。進學院主要是儲備菩提大道的資糧,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能不畏前境,精進地向前邁進。
外在環境薰陶很重要,但對佛法的體會及印證完全靠自己。以前隨順自己的習氣,隨心所欲,現在卻要逆向操作、要逆情順性。在拉拔過程中,雖然時而退縮懦弱、時而勇猛精進,不過「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對佛法太生疏,面對習性現前,轉化它的力量太薄弱,就如一人與萬人戰。背水一戰只准成功不准失敗,內心情緒交雜,非筆墨所能形容。修行是一條孤寂又漫長的路,但這是一段很有意義的旅程,雖然沒有絢麗的霓彩,卻有漸入桃花源境的風光。
卸下名利的包袱,毅然地出家修行,或許這是因緣,但此時的我卻深深喜歡這種儉樸規律、真實面對自己的生活。愛,不再只是侷限在愛自己、愛家人,而是普及整個國家社會。在道場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
修行雖苦,但古德云:「吃苦了苦」,更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修行的苦,是值得自己投注一生的精力心血,這不是無益之苦,而是藉由種種事相的磨鍊,淬鍊出生命的光華,也就是儒家所說的彰顯自己本自的性德,佛法所說的識自心源。
大和尚慈悲,讓見陌在中台這個大環境中,找到了歸路。漫漫長路上,孤寂的心靈得遇大善知識,就如夜行的舟航得遇燈塔,劃破幽暗的夜,使迷途者再度找到前進的方向。
把握千載難逢的因緣跟著 大和尚學習,堅固道心,期能生生世世持守清淨戒法,不退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