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不二 大学部一年级 见担法师
到大寮出坡,大寮法师教我们将所有榛果平铺,再用榔头敲击,以取出果核。 然而施予相同的力量,“果报”却是有所不同。有的不费吹灰之力,榛果即自然蹦出,有的半推半就地不愿意出壳,而有些,天生成长时果仁薄皮就黏着壳,所以一剥就碎掉了。见到此景,不禁莞尔,原来连榛果也有“根器”的差别。 虽然如此,不论是完整精巧的果仁,亦或碎不成形的颗粒,它们所富含的营养价值与成份是不二的! 恰似佛陀所说:佛性人人本具,只因根器有别,所以彰显的程度不尽相同。藉此因缘提醒自己度众时,要用一颗平等、慈悲与包容的心,因为不论什么样的众生,皆是过去世的眷属,皆是未来佛呢!
内观 大学部一年级 见苍法师
自己的木鱼敲得不好,所以发心要每天练习,即便三、五分钟也好。 因为一开始会提醒自己放轻松,木鱼声就令人心生欢喜,渐渐速度加快后,手臂肌肉就不由自主的变紧,木鱼声又变成硬且无连续性的节奏感。这样的过程在十五分钟之内,即反覆变化无数次。 察觉到当心无好胜逞强、能与大众和合,随着梵呗声,依顺木鱼自身的反弹力跟着敲,则敲起来轻松又好听,否则不到五分钟,就敲不下去了。由此可见,心念对身体的影响甚大。所以要时时检视自己有无慈悲心、恭敬心、平等心,而非埋怨外在一切。
一念之间 大学部一年级 见紫法师 在偶然的因缘下,见到一位法师,心很细、觉性很高,当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动作时,马上就提起觉性,下一次的动作即立刻改正。见其细行,自己亦有所体悟。过去见到别人的过失,就会想:“他做错了!”甚至于心念会执着在错误者身上,但是藉由那次偶然的因缘,也启发自己另一种想法,修行人除了要时时提起觉性,观照自己的身口意,若见他人不当之处,则是要反观自己,而非执着不当之事或人,儒家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正是修行的方式。与其将时间及心念用于评断别人,倒不如将时间用在观照自己的言行举止,乃至于教理上的努力学习。所以修行真的要用对心念,否则只是空谈自己是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