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本期主题










觉大和尚开示梵呗课诵的意义



  梵呗课诵是一种共修。虽说万法归宗,皆归于我们这一念心,时时安住在中道实相就是佛,无须外求;不过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要透过种种方便善调身心,法会共修、早晚课诵即是一种管道、一种方便。

  大众共同在殿堂里面,诵念、持咒、打坐、忏悔,这是一个最殊胜的方便。以法器的音声为基准,快慢、动静一致,互相协调,此时身口意三业,和合一致。平时生活中一些烦恼挂碍,因为共修时一心唱诵、忏悔,心当中的结化掉了,所以会感觉很宁静。

  在齐心唱诵时,彼此心中的光明互照,有的人真正发了大心、大愿;有的修行很好,共修期间,自己在无形中就能受到好的影响,增长信心、得到喜悦、得到种种好处。从诵念一直到最后回向,这当中没有丝毫的妄想、烦恼,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十方三宝的加持。

  唱诵时,把心靠到佛法上面,这就是定。没有妄想、颠倒,不想过去、现在、未来,这念心靠在佛法上面、靠在赞子上面、靠在经咒上面,心就定下来了。能诵这一念心,清楚明白,所诵的咒语、经文,也是了了分明,这个就是慧;虽然了了分明,可是这个咒语、经文,诵了又了不可得,这个就是真空;虽然了不可得,仍然继续诵经、持咒、发愿,这就是妙有。

  所以诵念是真空,又是妙有;是定、又是慧,能够消业障,又能起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最后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使我们心量广大,冤亲平等,物我平等,进入菩萨的境界、进入如来的境界。因此参与法会、早晚课诵,有无量的功德,虽不求果报,但是如是因、如是果,好的果报自然而然会现前。

  法会拜忏、早晚课诵有很大的功德利益,是一个福报、一个很殊胜的因缘。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在唱诵的时候,一定要至诚恳切,要和合、协调,有恭敬心、欢喜心,如此一定能得到共修的利益。






音乐与教育



文 / 中山大学音乐研究所硕士、现任新竹光复中学 
音乐老师、普亲精舍禅修班学员 陈怡如(传谱)


前言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教育”可转化、提升生命,使人生臻于圆满,两者关系密切。早在两千多年前,先民就重视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并藉由音乐调剂心灵、教化百姓、抒发情感及展现丰沛的生命力,足见音乐与教育在久远之前即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及贡献。

古今中外对音乐与音乐教育的重视及看法

  对于音乐的重视,古今中外皆然,希腊哲人柏拉图主张国民应该学习的科目有七:“文法、修辞、逻辑、天文、算术、几何、音乐”,可知“音乐”一科即为当时西方的国民教育所重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人文、社会文化各方面皆有可观的成就,其中在汉朝独尊儒家后,原本即为思想大家之一的儒家思想更位居主流地位。在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内容中,“音乐”是儒家教育重要的环节之一;孔子提倡“乐以教和”,实为儒家藉“音乐”达到提升品德涵养的情意教学之最佳例证。此外,在丰富而宝贵的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诗经》是反映上古社会的现实生活与人们思想情感的最早诗歌总集,其诗序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言:“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由此可知“音乐”可反映群众的心灵及社会治乱,且“音乐教育”确实具有移风易俗、教化人心的效果。荀子在《乐论》中提及:音乐令人愉悦,可直诉内心导人向善,达到移风易俗的目标,以礼乐教导国人,可使人人和洽相处。孔子曾在《论语》泰伯篇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在说明音乐与音乐教育可作为达到圆满人生的宝筏,也表明古哲对音乐的重视及教化功能的肯定。

  清末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建议开设学堂,将“唱歌”列为普通教育科目之一,并提到歌唱可以“鼓吹国民进取之思想,而又造国民合同一致之意志。”近代梁启超在其著作《论幼学》中主张“必习音乐,使无厌苦且和其血气也。”可见近代学人也同样推崇音乐的功能,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现今世界的文化潮流趋向多样而复杂,审美标准遂呈现多元观点,因而现代音乐的发展无论是创作或演奏的形式均呈现百家争鸣之盛况,其中不乏藉由音乐来达成陶冶性情、教化民众功能的作品。名作曲家黄友棣教授甚至在著作中提及现代创曲者应尊崇历代圣贤的音乐思想,将之发扬光大,并且从三方面来阐释这样的音乐观:

1.“顺应自然,在生活中歌颂爱与和谐”
2.“偏尚伦理,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
3.“修德为重,音乐是由内而外的心声”

  音乐思想中修德为重之表现,正符合传统教育思想最重要的目标。近十多年来,黄教授更认为可用音乐教育来达成“全人教育”的理想。

音乐以种种面貌影响心灵之例举

  在从事中学音乐教职的工作岗位上,观察着学子们在一次次团练过程中藉着具体旋律的乐音飞扬,凝聚着众人的情感,提升在行动中培养合作、真诚、友爱、愉快的正向互动,因此深刻体会到:音乐确实能影响人心、融和与教化群体;其他师长们亦亲见音乐对下一代具有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净化感情、涵养正向品德的功能。然而,音乐在不同的时节因缘,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其教化及陶冶性情的目的,以下列举数例:

1.童谣

  在幼儿教育的领域里,“音乐”是美育教学最基本的项目之一,而“童谣唱诵”更是幼教音乐中重要的一环。在一片赤子纯稚真诚的歌声当中,歌颂着对亲情、朋友与大自然万物的爱,最能启发幼童情志、抒解情绪、培养愉快和谐的人格特质。

2.民谣

  民谣来自民间,是代代相续的生活流风余韵,反映出现实生活和精神的民间艺术,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民谣大都是未见记载,流于口耳相传的民间音乐与地方文学的产物,往往词曲皆非出于知名音乐家或文人手笔。由于与现实生活相配合,依据地方现实需要而表现,所以大众容易产生怀乡念亲的绵长感情与民族的亲切感。

  中外音乐家们都曾企图从历史的资料中,发掘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民歌宝藏,其创作手法大体来说先把乡野的民谣俚谚经过正规音乐理论与技术,透过编配伴奏或曲调模仿,修改节奏或速度等方式赋予新生,使新作品具有民族的风格。

  音乐创作迈向现代化与未来化的发展中,民谣担任部分文化传承的角色,透过乐教得以向下扎根,承先启后开拓音乐发展新方向,也为传统文化风格及精神开启新视野。因此,民谣对发扬民族精神、丰富国家文化确实具有卓著的贡献。

3.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之流传较之其他乐种的流传范围更形广泛,其创作的角度与目的是从迅速普及化、大众化的原则进行创作,务能使一般男女老少琅琅上口,大街小巷普遍流传,达到与众乐乐的效果,其内容较简单,易为众人学习与接受,激发众人热情的效果较为快速。

  有些流行歌曲具有正向敦品励志的内涵,但某些歌曲的歌词具色情爱欲导向或教导不当的人生观,令人对国家社会的前途甚为忧心。在此呼吁乐界人士万不可因贪图商业利益枉顾社会道德良心,以负面、不健康的劣质流行歌曲,误导、伤害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国家未来的栋梁;反之应对社会音乐教育承担起教化责任,为社会国家尽一己之心力,多创作倡导正向陶冶性情、带动社会良好风俗的音乐。

4.佛教梵乐

  宗教音乐最能净化人心,其乐音的效果宽远而宏大,有使人情性与天地同合、心灵与万物齐一的感受,最能产生净化感情、智力开发、开阔视野的功效。笔者身为佛弟子,于欣赏佛教音乐的经验,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聆听中台山法师们齐声唱诵炉香赞,第一句“炉香乍爇”才唱出,庄严肃穆之情立刻升起,真诚稳重,崇高而伟大的感受,令我顿觉内心震撼与感动,泪水于刹那间夺眶而出;另一次是聆听由现代乐所创作“莲池海会”的佛曲(注一)。从音乐素养深厚且整齐的台北爱乐合唱团员们口中唱出:“莲池海会”,音色优美,音质清雅嘹亮且气势恢宏,令人产生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联想,顷刻之间即得到心灵洗涤的感受。

结论

  音乐之于人类心灵影响钜大,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及身为佛弟子,深以为国家培育音乐人才所付出的社会成本甚高,身受父母恩、师长恩的我们焉能不思及利益人群、报效社会及回馈。尤其倡导与发扬正向音乐及实践乐教的行动中,更是要藉助佛法清净的智慧与慈悲。

  古人曾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性的表现是人性本来具备的自足之德,不假外求、不需强求,是一种天赋之性,加上乐教的和谐特性,往往可以激发人群向往美善、追求美善的理想,从而化解暴戾与私利之心,是乐教对人群社会所揭橥的崇高理想。浸淫在音乐世界即将迈入第三十年的我,益发能体会与深信:音乐的学习,不单只在于技巧的本身,音乐的极致是引领我们探索真善美的境界,让热爱音乐、亲近音乐的人,从中领悟爱与和谐的真谛。

注一:此曲由钱南章先生所作。钱先生现为文化大 学音乐系理论作曲组专任教授。






巧用声尘作佛事



文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音乐系 黄久娟教授口述 编辑部整理

音乐人生

纯属意外


  会走上音乐这条路,可说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事。小时候家境不好,母亲听说读师专可以当小学老师,工作稳定又不用担心失业,于是临时学了一首钢琴小奏鸣曲,以及基本的乐理便上场赴试;当音乐老师们听到我的音声时,却大为惊讶,可能就是因此才考上师专,达成母亲的心愿;而往后的音乐路上,承蒙许多前辈的热心指导,以及十分孝顺又照顾弟妹的大哥在学费上的支助,才能圆满这漫长的学习旅程。

尽最大的努力

  知道自己的音声虽然常令声乐老师们眼睛为之一亮,但是后天的练习是绝对不能省废的,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要求,也是人在异乡必须更积极努力的生存之道!记得在东京学声乐时,一天练八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但到了维也纳,老师却认为太过了;因此,调整了学习的方式,让自己倘佯在欧洲古典音乐的重镇中,或穿梭于大小歌剧院,或聆听交响乐团演奏,或驻足于街头音乐家前……,对于音乐素养的薰修,在这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国外什么都有,但是……

  声乐学业完成后,便在维也纳舒伯特音乐学院教授声乐,而素有“音乐之都”美称的维也纳,不仅拥有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社会福利,更有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及天然美景──卵石铺地、古迹建筑、公园、广场、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咖啡屋、商店街、林荫大道……多令人心神向往的城市啊!但是,仔细思惟下,难道要漫步在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畔,从红颜走至白发吗?物质环境愈是丰盈,却愈是烘托内在的空虚。

生命的转捩

回来好

  一九九三年暑假,在友人的介绍下至灵泉寺打禅七。在 大和尚的禅七开示中,令自己这十几年来对人生的迷惘,积压在心头已久的疑惑,顿时之间获得了解答,仿佛是在这一生当中第一次吃到精神的食粮;我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样的人生智慧,不是父母、师长所能给予的。在此之前,亲人也曾希望我回国,但是始终无法改变我的心意;而 大和尚自始至终只告诉我三个字:“回来好”,当时彷徨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面对自己的人生要做出如此重大抉择,确实是一大挣扎,但是 大和尚是一位智者,听他的话绝对不会错,于是下定决心要回台湾。

东方圣乐

  初次聆听梵呗,也是在这个时候。禅七早课时,大罄一敲“ㄎ一ㄤ……”,接着是引磬、木鱼、宝钟鼓,三种法器单纯的敲奏,法师带领大众唱诵炉香赞。向来经常接触西方神剧“弥赛亚”、“安魂曲”……等圣乐的我,赫然被这一股强大而无形的神圣力量所笼罩,这不是韩德尔、威尔第、莫札特、舒伯特、贝多芬……任何一位音乐家所写的曲目所能比拟的;这一股震摄的力量,足足胜过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七、八十人所组成的交响乐团的气势,令我感到十分的震惊。

偷抄简谱

  不仅如此,还有禅寺里特有的晨钟暮鼓。当时初打禅七不晓得要收摄六根,晚上安板前,听到师父在禅堂前唱叩钟偈,心中非常感动,就从寮房跑出来,拿着小抄在一旁听写,将其写成简谱,“愿此钟声超法界3 5.6 53 6……”深怕一回欧洲就听不到如此美好的曲调;但音乐人的耳朵较挑剔,心想若有较正确的发声方法,法师在转高音时必能更圆满,若能如此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没想到这样一个想法,竟也在日后有了实现的因缘。


生命交响曲──第1乐章 中台

寻找自己

  一九九五年返国后,专任于国立高雄师范大学音乐系。其实,当初念完师专时,对于年纪轻轻的我,每天上班、下班,上课、下课,想到要如此地终老一生,实在是心有不甘,于是决定继续出国念书。想到自己离乡背井十七年,耗费所有的年轻岁月,翻山越岭,遍访名师,到最后又只是教书吗?看着自己这样一天过一天……忽然发现,看遍千山万水却看不清“自己”。虽然优游于音乐的领域中,得到了许多令人称羡的经历与肯定,但却无法感受到到心灵的踏实感。

初尝“踏实”的滋味——法师发声班

  一九九七年,师父请我上山指导佛学院法师的发声技巧,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紧张时刻,因为,这是第一次同法师上课。还记得当时是在女众佛教学院的定根教室,我一个人站在台上,望着台下上百位端身正坐、庄严肃穆的法师时,全身上下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想当初自己在独唱会时,上千人的盛况都不紧张……,怎么这会儿……,还好,当我举了有趣的例子时,我发现,原来法师也会笑,这会儿才渐渐地放松了心情。

  发现法师们上课时非常地认真,不但常常一点就通,而且回去都有练习。我感受到师父们的用心,更是全力倾囊,在上课的过程中,了解梵呗对师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因为梵呗利人天。看见师父们的专注,不厌其烦的练习,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众生,此时,迷惘的心似乎也随着师父发声的进步,而渐渐踏实了起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声乐没有白学,一切的才华与天赋,都因为度众而有了意义。

不可能的任务——佛指舍利庆祝晚会

  前年佛指舍利庆祝晚会,人在日本,受邀参与晚会表演,原以为只有个人演出,回到台湾才知道不仅要独唱,还要训练由108位团员所组成的梵音合唱团,当时只剩二个礼拜的时间,而且人都还没有找齐,电话中我斩钉截铁地告诉指导法师:“不可能!何况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而且人还没有找齐……”,可是没想到,法师第二天就通知我说人找齐了,远从各地集合,甚至远自台南而来,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场教授。

  第一天上午见到大众时,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一来成员们没经验,二来年龄不同,音质也各不相同。可是,当开始替大众调音时,一个上午下来,成果令人吃惊,因为唱得太好听了,连远在教室外头的人,都闻声进来一探究竟;而一大早就赶下山关心的法师也松了口气,下午就安心回山了。于是我们这样练了两次就上场了,现场观众的反应出奇地好。心想,能够圆满此任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心──把歌唱好,供养三宝。


生命交响曲──第2乐章 精舍

是业余也是专业——梵音合唱班

  去年底普高精舍落成洒净,即于二月份开设梵音合唱班,教授的对象并不以禅修班学员为限,精舍将传单夹报发出,只要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来学,而且不收费用,报名十分踊跃;目前班上有30来位学生,最小国二,最大60多岁。回国八年来,受许多团体聘请教授合唱,皆未曾答应过,但是这次不同, 大和尚在洒净时亲自交代,普高落成以后,要用音乐的艺术来接引有缘人,透过佛法艺术化的方便,令大众有机会踏入佛门;师父的嘱咐,弟子不敢忘怀,应当全力以赴。

  在教学上,我从不因学生不是本科系就化简方法;一小时的发声练习,并且亲自调整每一位的发声。母亲节的晚会上,我选了四首世间歌曲及导师颂作为表演曲。不敢多选佛教曲目的原因,是怕让未学佛的学员心生排斥,但是,当练完世间曲目,开始练唱导师颂时,没想到学员居然说:“哇!好好听喔!”当下听到这句话,真是欢喜极了;这一切都是 大和尚的悲愿,令大众有机会透过音符,领纳佛法的清凉。


生命交响曲──第3乐章 学校

佛学社的指导老师

  今年二月,卸下了为期三年的系主任职衔。还记得初上任时,一看到不顺眼的,就立刻要改,而且性子急、动作快,今天说要换地毯,保证地毯明天就会不见了;当学生在谈话室中有说有笑时,一见到我的出现,就立刻鸦雀无声;做起事来一切以效率为第一考量,其间常常有失弹性。时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了多少令人恐惧、害怕的事?自以为是直接了当,对事不对人的行径,又有多少人能够不受伤呢?

  去年,当社团指导老师名单呈报至校方时,他们一看到“佛学社指导老师──黄久娟”,居然吓一跳,因为,我的名字只会让他们联想到“前卫”与“激进”、“严格”与“效率”,一点儿也联想不到慈眉善目与菩萨心肠。我非常忏悔,决定要洗心革面,因为身为一位佛弟子,若是不能以身作则,如何带动旁人一起学佛呢?当精心为师生打造一个安心工作与学习的环境时,更要保留一个宽广的心灵空间,予人莫大的缓冲与包容。


音乐之外

奇妙的减法

  常觉得自己的生命,是在学佛以后才变得有意义的。在学佛以后,才懂得反观自心、检讨反省,放下是与非的分别、对与错的坚持,以及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做事方式。佛法真的很奇妙,它和世间上什么都要愈多愈好的价值观恰恰相反,这才明白所谓幸福,并不需要遥远地向外追求,而是当所有妄心止息时,一切本具的智慧都将显发,平安与喜乐即能从内心自给自足。

倾听“心”声

  在佛法的领域里,唱诵的内容与题材也与世间的曲目有着很大的不同。梵呗,赞颂着佛法僧三宝的无量功德;世间曲目,歌咏着儿女私情的缠绵纠葛;前者令人心定清凉,后者令人情绪起伏。同样是运用音声作为表达,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心境。音声,也是会随着心境而改变的;当放下分别计较的心,音声也会变得自然而宽宏;当有一个充实而温暖的心时,音声也会随之饱满而慈悲;无意间自己的心开了,音声竟然也就毫不费力地敞开了;不一样的心,自然就会唱出不一样的歌声;原来,练习声乐不只是练技术,更要提升心灵的格局与气度。

心灵的故乡

  回想在异国的生涯,只有音乐与自己对话。但是在台湾不同,生命除了自己,还有好多人,师父、亲人、师兄、学生、陌生人……,原来,生命中除了做利益自己的事,还可以利益无边无量的众生。音乐,不再是我的全部,但我却让它更丰富,因为我学佛。佛法告诉我,什么才是真善美的音声,当心中没有贪瞋痴的烦恼,即能拥有自然且毫不费力的声音。原来,音乐技巧的进步不是在维也纳,绕了地球一圈,让我突破的地方居然是台湾。真的,还是故乡好,因为故乡有中台;中台有 大和尚,这是台湾人最弥足珍贵的福报!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