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本期主题









中台佛教学院书法比赛获奖报导



  中华书法艺术渊源流长,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书法艺术更因佛经的翻译抄写,得到长足的推动与发展。佛教传播最主要的途径是佛教经典,佛法与书法自古以来相辅相成;佛法的弘扬带动书法艺术的提升,而书法艺术的表现更协助了佛法的广传。

  习学书法可涵养才智、变化气质、陶冶性灵;书法的表现与心灵层次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而禅修也是净心、明心的过程,两者实有相通之处。“佛法不离世间法”,为弘扬佛法,培育僧才, 大和尚特于佛教学院中开办书法课程,不仅发扬中国文化艺术,亦期勉学僧习字定心,在专注中培养定力。在佛法五化中,书法,更是佛法艺术化的展现。藉由笔意之虔诚专注,以灵活运笔技巧,书写佛经、偈语。令观赏者,心生欢喜,契入妙理;让更多人体会佛法中的智慧与慈悲,从而得到启发,此系利他,复能自利。

  中台佛教学院参加本年度由中华书画印艺学会主办、中华师源书画学会协办之“二○○三年庆祝三羊开泰国泰民安全国迎春吉祥书画暨春联大赛”,荣获大专组、高中组、国中组书法特优、优选及佳作等奖项。此次比赛参赛人员计有两千余位,中台佛教学院共五十位法师参加,所有参赛法师均于各组别中,获得佳作以上奖项的肯定。

  菩萨向五明处学,学院学僧平时努力于教理、修行,更要学习各种度众法门。书法,是佛教学院的世学课程之一,此次书法比赛优异的表现,展现学僧们平日努力用心的成果,其中禅修定力更跃然于书法作品中。无怪乎,书法指导老师黄渊 赞叹表示,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教育过无数学子,法师的定力与专注力,以及学习上的优异表现最令人印象深刻。此次,黄老师也因所指导的团体,在比赛中获奖最多,而荣获指导团体杰出奖。

  中台行愿偈:“外现声闻身,内密无上印;身行菩萨道,广度诸有情。”透过书法比赛的表现,更能了解学僧们生活中落实广学多闻的精神,积极习学世学的态度。所有学僧们,皆期愿能成就种种度众的善巧方便,使菩提善种在一切有情的心田落地生根,缔造至真、至善、至美、至圣的人间净土。


佛法书法与心法



文 / 中台佛教学院、慈济大学、员林社区大学书法教师 黄渊[水&泉]

  佛法旨在修持心性,化除心中之烦恼、焦虑等负面情绪,从六度万行中圆证无上的菩提智慧。心是人之主宰,一切是非善恶之念,唯心所造,因此要净化人心莫过于发扬佛法,其中以书法来弘扬佛法最为贴切。

  佛法旨在修持心性,化除心中之烦恼、焦虑等负面情绪,从六度万行中圆证无上的菩提智慧。而心是人之主宰,一切是非善恶之念,唯心所造,因此要净化人心莫过于发扬佛法,而以书法来弘扬佛法最为贴切。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特有的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启发智慧,陶冶人之性情,变化人之气质。后因用笔运力,及于全身,更能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自殷商甲骨文迄今三千余年,发展出不同面貌与风格,可归之于篆、隶、草、行、楷五体。要欣赏书法,可从用笔、结构、墨色等外在形状或作品中,透露书法家的修养、个性等内在精神去欣赏。圆劲的篆书:是沿承金文、甲骨文,具古朴雄奇的独特风格。方折的隶书:秦、汉时期由萌芽、发展而臻全盛。飞动的草书:最能表现个性,具有抽象美。纵逸的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书体。端整的楷书:又称为真书或正书,与行书同时形成,三国后渐次流行。

  中台禅寺开山方丈 觉大和尚,不但擅长中国书法,也是一位现代大书法家。为了发扬国粹--书法,藉以弘扬佛法,把佛法浓缩、简化成四个重要的原则及方向--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然后以此书写的“墨宝”,印制成各种文宣,传遍各地,让修行人应用在日常生活上。如果能做到“中台四箴行”,就等于把佛法实践到生活上,只要不断地努力,最后功德圆满,即能成道证果。

  由于 大和尚的慈悲,自己很荣幸能到中台佛教学院指导法师书法,至今已有七年。这期间很多学院的法师,参加全国性的书法大赛,都能获得最高荣誉的特优奖,离开学院或到中台禅寺各精舍分院,亦均能以书法作为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工具。

  何以说,书法可以陶冶人之性情,变化人之气质?例如:儿童入学,必先教写字,写字时必令坐得端正,然后教以执笔方法,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格言,时时灌输于脑海中,写到一横,就有横如水平的观念,写到一竖,就有竖如柱直的观念,写到一撇,就有丝毫不?的观念,写到点、钩、折、剔,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观念,如此日子一久,必定养成正心诚意的良习。浮躁乖戾的儿童,抓到笔管,顿时安静和善,无形中使性情调整,气质变化。假如是原来安静和善而具有天才的儿童,更可扩充他的良知良能。且书法讲求有力、有神、有劲,所以影响人生力量甚大。能得到书法的微妙功用,就可以启发人生的智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是自己的意识无法完全控制的,例如:几经多次下定决心,想要革除暴躁的脾气,但总是控制不了;一遇不满或挫折,免不了暴跳如雷或抑郁寡欢。它不但影响待人处事的态度,也影响正确思想和行为。我们称这种左右正常情绪、思想和行为的力量为“心力”。我们若能对“心力”有相当的了解,就能对佛法所谓的“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有进一步的领会,对于迈向成功、作主的生活将有莫大的助益。

  现代的科技发达,人类为求物欲享受,犯罪类型层出不穷,社会道德沦丧,民心不安。政府为了匡正社会,安定民心,拟藉宗教力量改革心灵,乃透过各种媒体或鼓励各宗教团体弘扬善法。其中,以心法为重的佛法,对净化人心更见显著之功。

  我在中台佛教学院指导法师书法,常鼓励法师藉书写来与大众结缘,因为这也是弘扬佛法、度众的一种方式。自己也暗自发愿,将来要把所学的一切供养法师,以利法师们弘法度众。今又承员林社区大学之邀请,指导学生书法,也就是那一念清净心种下往后殊胜的法缘。平时常书写醒世诗词、对联与人结缘,其词偈发人深省,往往引发不可思议的妙用,例如有位朋友曾因我送的一幅对联,看到对联中的偈语有所警省,而平息了一场家庭纷争。

  一个人是否过得称心快乐,是由主观的意识所决定,而非客观的环境所造成。因此心理的变化是个人能否快乐幸福的关键性因素。心理学家说,人格就是个人的命运;佛法说万法唯识。“人者,心之器”,善恶是非之辨,存乎人心一念。因此“心法”有赖于“佛法”助益,而“佛法”则可藉“书法”与之发扬。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