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與韋馱菩薩
走進四天王殿,迎面即是開懷朗笑的彌勒菩薩,歡顏俯視著每位來山大眾。彌勒菩薩身後,韋馱菩薩雙手抱拳,肘上置一金剛寶杵,威嚴鎮攝,現護法之精進。這兩尊菩薩,為大眾初入殿堂所瞻禮的聖像,除了藉彩繪、雕刻表達出「佛法藝術化」美學思想,更透過「以相示法」的表現,昭顯佛法從過去、現在已迄未來,諸佛菩薩賢聖守護道場,令正法延續,未來一切有情皆得解脫的深心大願。
笑開天下古今愁──彌勒菩薩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即繼釋迦如來之後,圓證佛道的下一尊佛。彌勒菩薩意為「慈氏」,這是因菩薩過去初發心時,善護念諸眾生,曾發願不食眾生肉,又因為初發心即修慈心三昧,故名慈氏;實可謂後人學佛修行的最佳典範。彌勒菩薩現於兜率天宮,為天人說法,此生四千歲盡時(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歲),將下生閻浮提世界,坐華林園中的龍華樹下成佛。並且將在三次大會上演說佛法,廣度一切眾生。初會說法,度化曾受五戒者九十六億人;第二會說法,度化曾受持三皈依者九十四億人;三會說法,度化曾經一稱南無佛者九十二億人,故又稱「龍華三會」。
中台禪寺所供奉的彌勒菩薩,為契此和尚的造型。此一形象出自中國五代後梁時期,據傳,契此和尚即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在奉化縣岳林寺修行,肚腹寬大,身上常杖荷著一只布袋,因此又被人稱為「布袋和尚」。因為居無定所,隨處偃臥,無論吃的、用的,向人化緣來的供養,全都放到布袋裡。有一天,一位僧人向其問道:「什麼是佛法大意?」契此和尚便將肩上的布袋放下,僧人又問:「還有別的嗎?」契此和尚即提起布袋,瀟灑離去;藉由這種無言無說的方式,來表達佛法的隨緣自在,教化大眾要放下一切煩惱罣礙,提起覺性直下承擔這念心性。契此和尚最後無疾坐化於岳林寺東廊下,並留一偈予後人:「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契此和尚即為彌勒菩薩化身的說法,便自此廣為流傳。
中台禪寺的彌勒造型
四天王殿前的彌勒菩薩,面相、軀體飽滿,肚腹寬袒,雙耳垂肩,左手持如意,右手持經書,腳踩於布袋上,身上衣飾為華美的極彩,笑容開懷、生動,整尊聖像流露出自在而平易親切的神態,將彌勒菩薩慈悲喜捨的心量與福慧具足的功德,表達得淋漓盡致。
彌勒菩薩背後的屋形龕和背光上棋盤狀格子,代表依法修行的「規矩法度」。一旁的楹聯上,書寫著「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恰與菩薩肚腹寬大所展現的廣大胸襟,和笑口常開體現的解脫自在,巧妙地相互輝映;提醒著終日追求財色名利,繁忙不休的世人,只要放下執著,遠離貪瞋癡三毒,本具自性的清涼、法喜即會自然湧現。底座側邊,細長的木條共有五十二條,指菩薩「五十二位階」之意,顯現彌勒菩薩累劫勤修,歷經菩薩五十二位的修行過程,而居於最高「一生補處」的殊勝果位。
彌勒菩薩左手拿的是「如意」,這本來是古代印度僧人講經說法的「備忘錄」,傳到中國之後,變成朝廷文官報告事情備忘的「笏」。「如意」代表聽經聞法,可消卻無明業障,智慧開顯,即能稱心如意。而菩薩頸上所掛的佛珠稱之為「掛珠」,有108顆,象徵破108個煩惱,用功日久,清淨心現前,就可福慧增長,獲得無量的功德。菩薩右手上拿的是「彌勒三經」:《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敘述彌勒菩薩現正於兜率天說法,教化天人。《彌勒大成佛經》、《彌勒下生經》,則說明彌勒菩薩成佛之事。
降魔伏冤誓弘深──韋馱菩薩
護法安僧親受靈山囑咐,
降魔伏怨故現天將威風。
彌勒菩薩背後供奉的是韋馱菩薩像。韋馱菩薩為南方增長天王的八大將軍之一,也是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在中國傳統寺院中,通常供奉在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殿內,面朝著大雄寶殿,以鎮護道場。基座旁的楹聯為「護法安僧親受靈山囑咐,降魔伏怨故現天將威風」,將韋馱菩薩護衛佛法的精進願行,一語道盡。
韋馱菩薩為何面朝內而不朝外?這是因為在古印度時,大雄寶殿相當於一個紀念堂,韋馱菩薩的正前方有一個舍利塔,裡面供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後來佛法傳到東土之後,寺廟的造型方式有所改變,這舍利塔就被移到大殿外,但內部還是保持原本殿堂的造形風格,所以韋馱菩薩還是朝裡不朝外。
為何後人知道韋馱菩薩可保護佛的舍利?世傳,佛陀涅槃後,當諸天神和眾王共商收取佛舍利,以起塔供養時,突然來了「捷疾鬼」,乘人不備盜走了兩顆佛牙。韋馱菩薩奮不顧身,立刻以如飛的速度,剎時捉獲「捷疾鬼」,取回佛牙,贏得諸天眾王的讚揚。此外,韋馱菩薩亦曾於靈山親受佛陀囑咐,令其護持佛法,於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三洲巡遊護法,保護出家僧眾,故稱「三洲感應」(因為北俱盧洲人不信佛教)。爾後韋馱菩薩便擔當起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重任,有關佛教臨危之事,他必定親往弭平,對於魔子魔孫惑亂出家僧人,也都棲遑奔赴,應機除魔。
威風凜凜將軍相
中台禪寺的韋馱菩薩,面呈金剛怒目相,雙拳緊握,肘上置一金剛寶杵。從側面來看,身呈仿唐的S型,有一股往前衝的動態力感;背後的火焰狀,象徵菩薩的「智慧」,襯托出降伏魔怨時威風凜凜之感。手肘上橫持的金剛杵亦代表智慧,如《無常經》中云:「金剛智杵破邪山,永斷無始相纏縛。」而韋馱菩薩的背光同彌勒菩薩,為棋盤格狀。但底座則有變化,細長的木條共有三十七條,乃「三十七助道品」之意,代表修證聖果的法門,成就四聖諦的智慧,通向涅槃解脫之道。
參訪中台禪寺時,只要虔誠淨心,必可發現每個殿堂中的一雕一繪,皆蘊藏著豐富而微妙的佛法之理,處處示導著芸芸眾生。彌勒菩薩現雖在兜率天上教化,其實也正為每位到訪中台禪寺的大眾無言說法。透過恭敬的瞻仰禮拜,誠心稱念佛名,不退修行的願心,必可與諸佛菩薩相感應,也必有韋馱菩薩等諸天護法護持。期待大眾同來探訪、體會,齊登佛國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