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佛學院園地









守護大地的行者

 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見詣法師

  綠影蒼蒼,直聳參天,微風輕徐,枝梢的葉兒緩緩、沙沙的落地。初晨的陽光,剛從雲端露臉,滿天的雲彩染上淡淡的胭脂,清新的朝露沾在葉面上,不動聲色的凝聚成滴,待葉子承受不住時,方才悄然滑落。

  站在茂密的綠蔭下,接受甘露的洗滌,洗去心垢雜染,洗去無明妄想,只留下沈靜、醒覺的心靈。你聽到了嗎?中台老樹正悠悠地訴說著佛陀的密語,陀羅尼隨著枝葉的搖擺,縈繞在叩鐘亭四周,一切都是緣起、皆是空性。萬物的虛幻不實、無常,卻也像樹幹上的紋路,那樣深刻清晰,空中妙有,即是真理。

  一棵老樹有一種表情,描繪著日、月、時、空的軌跡;經由慈心栽培出的樹海,洋溢著蓬勃的生機;啁啾的鳥兒在林間穿梭,靈巧的松鼠在樹頭玩耍,蝶兒、蜂兒在花梢忙碌著……,有聲卻像無聲,無聲中有聲,聲聲不礙人。

  靜下心來細細體會,這屬於中台山的樹,所有的塵囂紛擾,剎那銷融無蹤!





 
生命的光華

 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見擔法師

  中台山的樹,有大樹、有小樹,有新樹、有老樹,有矮小的灌木樹叢,有高聳探天的樹,有四季都開花的樹,有從來不結果的樹……。這些樹住在中台世界的各各角落,靜靜地宣說法音。

  一進入正山門,大方迎接來訪者的是一排排彬彬有禮的瓊崖海棠,它們原本住在海邊,厚厚的樹皮恰似農夫足上的繭,它又有個好聽的別名,叫「君子樹」,請它們來到中台山,正因為它們有著堅忍不拔的個性,足以抵抗強烈的海風侵蝕,猶如用心耕耘的行者,面對種種境界風,依舊不為所動。有機會踏進中台山,迎接你的,可是一隊隊的君子呢!

  年初六,春寒料峭時,重瓣山櫻花忽地以嫣然的桃紅佔滿枝頭,婀娜多姿,又迎風搖曳地無心散落一地,如同雨花般,靜靜地訴說禪意。

  拾級而上,到了菩提公園,有月月開的木樨,它的英文學名叫"sweet osmanthus ",行人經過此地,都不禁被其所散發出的清甜淡雅花香所吸引,而佇足良久。這木樨樹最會落葉,常常見到打掃的人,將滿滿的落葉裝進袋裡,此刻它們不在菩提公園化春泥了,因為它們將要去栽種蔬菜的功德園,被賦予更「有機」的神聖使命。

  風吹樹梢,葉落滿地,吹散了的是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感傷,因為,當來年春暖花開時,它們將滋養地上萬物,眼前的木樨也將更加茁壯、茂密!



將此深心奉塵剎

 

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旆法師

  教授師教導大眾出坡亦是禪定的修持,增長福慧的行門。就像出行堂坡,只要一念度眾的慈悲心,就能帶動無盡的善緣。想想看,遊客可能累世累劫來首次踏進佛門,從台北、高雄……其他地區大老遠搭遊覽車來,這溫馨的一餐讓他們對寺廟、對道場、對佛法留下很好的印象,吃得滿足又參觀得很法喜便一切值得,真正落實了佛法中廣結善緣的道理。

  在出坡中時時都能隨緣盡份,克己慈忍,為大眾、為常住、為利益眾生而盡心盡力,就是在動中具足萬善圓彰的因地,成就無量福報、智慧的果德。至於出坡時間的長短、出坡時的難易,都是因緣和合的法相,只要我們將心念安住在度眾的願心上,一切辛勞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在過程中更廣結許多善緣。用這樣的心念發心行堂坡事,對外必能使每位來山者都享用到最平安豐盛之素齋,對內則配合常住作業,和合無諍。想一想常住每位行堂法師,更是如此,日日都是這樣發心等待到最後,直到確定讓大家都用到齋了,才開始收拾善後。這個堅持是「對事以真」的開展,功德圓滿了才想到自己,這是我們真正要學的。

  記得以前在前山大寮常住時,有一次半夜十一點三十分睡得正熟時,被一位大寮法師急促地叫醒,跑到冷凍庫去拿小籠包。晚上很冷,又得拿手電筒,進去後還得爬到最上層才拿得到,只因為師父在接待貴賓,貴賓剛來中台。當時第一念是要快一點,不能讓客人等太久,等見旆拿上來時,大寮法師水已煮沸,又繼續煮湯麵,詢問是否叫其他人幫忙,他說為了落成趕工,大家都很累了,我們自己來就好了,想想師父比我們更累,已經深夜了還要接待客人。現在回憶,真的非常感恩這位大寮法師的教導,自己何其有幸能跟在身邊看到這一幕,「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這是對於師父、所有常住法師最好不過的形容了,期勉自己要有這樣的發心、願心,在修行路上永不退轉。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