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本期主题









中台禅寺获颁“第二十三届台湾建筑奖”
典礼纪实



  建筑,是艺术,是人类企望延展至无限的精神表现,透过建筑,人们得以探索往昔先人的脚步,能够立基于过去,展望未来;而佛法,是众生实现心灵真、善、美,拓展生命无限的究竟解脱。藉由佛法,一切有情得以归返本来清净的自心。

  由建筑师杂志社所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台湾建筑奖”,经过多位评审委员的实地勘查与审慎评选,埔里中台禅寺基于建筑架构所呈现的独特性、完整性,高度执行水准,以及兼具人文关怀等多项特质,与同样深具特色的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共同荣获“第二十三届台湾建筑奖”;主办单位并于三月一日假台北国际艺术村,为各项佳作胜选作品颁发奖项。

  三月一日当天,典礼现场贵宾云集,除了四方远来的各项得奖作品代表,以及许多建筑相关科系的院校学生之外,更有内政部营建署署长柯乡党先生,建筑师杂志社创办人、国策顾问许仲川先生,与台北市建筑师公会理事长李健次先生等多位政府长官莅临会场,向与会大众致辞、关心,同时为诸位得奖作品代表颁授奖项。

  营建署柯署长首先表示,在台湾大环境如此不景气的现阶段,建筑师们还能持续秉持敬业、专业的精神,做好建筑规划设计与营造,实令人敬佩。期望大众能本此精神,共同为改造台湾地区风貌而努力。

  建筑师杂志创办人许仲川先生表示,建筑工作者致力于改造环境,而环境能影响大众,使社会更趋祥和安定。举办此奖项即是希望透过评选出优秀的建筑作品,使大众得到启发,共创美好的环境。

  台北市建筑师公会理事长李健次先生于致辞时强调,一件建筑作品从规划、设计、监造、施工到完成,得来不易。尤其台湾属多风灾、地震地区,为使作品经过震撼之后仍能屹立不摇,建筑的难度便相对提高。如这次得奖作品之一的中台禅寺,在施工期间经历了九二一大地震,但今日仍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正表现出整体高度的团队精神与建筑师设计、监造方面的智慧。

  而后,中台禅寺副住持见允法师致辞时表示,中台禅寺历经三年规划、七年施工才得以完成,这当中投入了很多的心力,特别感谢李祖原建筑师的努力,其在所有的规划设计中是完全免费的发心。当初在领到建筑执照时,还没有建设寺院的经费,但在开山方丈 觉大和尚的愿心带领下,大家一点一滴去做,终于在九十年九月落成、启用。在过去这一年当中,有很多宗教界、学术界、艺术界等人士,都共同来关心这个道场,这代表中台禅寺不仅是佛教界的成就,同时也是建筑界,及整个台湾的资源,乃至于更是全世界共同的资源。

  当天,李祖原建筑师因事无法出席,由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重平建筑师代表上台领奖,并发表李祖原建筑师的得奖感言,其表示:我们真心感谢第二十三届台湾建筑奖之评审委员们,给予中台禅寺建筑之肯定并使其获奖,这无疑是建筑师们对宗教建筑史所作出最佳之见证。我们要感谢 惟觉大和尚之带领,与中台山所有法师们,及参与该项工程建设之有形及无形的工作者,大家十年来的努力,让中台成为历史。

  颁奖典礼结束后,下午三时举行台湾建筑奖讲座。讲座中,蔡金龙建筑师配合 Power Point为大众介绍中台禅寺整体规划理念。蔡建筑师以东西方宗教建筑的形式、手法为开端,进而点出中台禅寺建筑的丰富意涵及特色,其在介绍过程中表示,从圣彼得大教堂、清真寺、布达拉宫等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筑可看出,建筑本身独特的型式即展现出宗教的力量与特殊意义。没有人会质疑圣彼德大教堂怎么会这么大,相较于圣彼得大教堂,中台禅寺也真的不算大,尤其是中台禅寺期望能将佛法世界化,更因此要对世界作见证。

  蔡建筑师并强调,新时代需要新建筑,大乘佛法讲求的是自利利他的精神,所以整个中台禅寺所呈现的是圆满报身的风貌,所谓“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如果大家进入中台都能欢喜,就是引导大众修行学佛的一个入门,这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理念,而整个建筑过程即是在体现宗教的力量。中台禅寺工程品质之所以如此优秀的原因,在于营建过程中许多人专注用心的结果,连做建筑的他们都感到佩服。山上的法师秉持着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用心地做每一件事,所以能成就如此殊胜圆满的成果。

  在聆听蔡金龙建筑师专业且精辟的解说后,整场座谈会于下午四时圆满结束。



神性空间是此岸至彼岸之奇异点
--李祖原建筑师得奖感言


此岸与彼岸──理想存有是现实存有中苦难的解脱之道。
由于现实存有中之有限性,而有向往理想存有之无限性之渴求
理想存有之无限性为此岸建立了彼岸之憧憬
由此岸至彼岸之处必经一入手处方可达成
神性空间即是此之入手处
此之入手处即是此岸至彼岸之奇异点

神者,觉也、圣也、玄也。
神性空间之显现因信仰之差异而有强弱之不同
神性空间有内有外
内即心灵空间
外即仪式空间
宗教建筑是仪式空间之一种形式,
中台禅寺是宗教建筑,亦即仪式空间。为此岸至彼岸之奇异点。

变与不变
建筑乃社会真实之呈现,社会变建筑亦变。
二十一世纪全球化之社会变迁空前未有,
大量信众之会集共修
宗教对话之需求
全球去神圣化之趋向
我们迫切地需要安心之信仰
神性空间之再造,
为世纪重建铺路之心灵工程。

千年不变之中国寺庙形式,
无法解开当今之困境,成为时代之神性空间。
神性空间之空间形式因应社会之变迁应有所改变,
此谓之变;
但在空间形式之改变中其神性应有所不变,
此谓之不变。

中台禅寺乃在此机缘下,一扫千年古刹形式
创造出新之神性空间形式,以适应时代之需求
此亦可谓历史之必然。

我们真心感谢第二十三届台湾建筑桨之评审委员们,
给予中台禅寺建筑之肯定并使其获奖。
这亦是建筑师们对宗教建筑史所作出最佳之见证。

最后,我们要感谢惟觉老和尚之带领,
及中台山之所有法师们,
以及参与该项工程建设之有形及无形之工作者,
大家十年来之努力让中台成为历史。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