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佛法之關係
文/劉太浩
筆者過去從事書法教學三十餘年,嘗以《大學》、《中庸》之道,說明習書之方法及書體結構之原理。雖有所得,猶感未能了然明澈。及皈依佛門,稍涉佛法之餘,似有省悟。茲就體認點滴,淺陳於後。
「書法」教學之內容,大致可分為五部分。其一為書寫姿勢;其二為執筆方法;其三為運筆方法;其四為書體結構;其五為章法與佈局。但以筆者經驗所得,第一部份最為重要。因為一般學子,書寫時姿勢多不正確;以其敧斜偏傾之不良習性,影響書寫之效果及身心之健康。是故,筆者於書法教學之第一課,必先強調書寫姿勢之重要並加強練習。同時藉由《大學》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兩段話來說明「收心」、「
正心」、「定心」的重要性。並且參酌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所言:「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及歐陽詢所說:「瑩神靜慮,端己正容。」以為「收心」、「正心」之佐證。
及至閱讀《四書蕅益解》,得見蕅益大師釋《大學》之章,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列為「點示悟修」;並說明其中之「知」為妙悟,「定、靜、安、慮」為妙修,「得」為妙證。而且蕅益大師又藉佛法解說此五字悟修之義有云:「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名能定;外境不擾故,聞所聞盡,名能靜;內心無喘故,覺所覺空,名能安;煩惱永寂故,空所空滅,名能慮;寂滅現前,如鏡現像故,忽然超越,名能得。」如此「悟修」,才能達到「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復次,蕅益大師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列為「示修妙之敘」。其註釋如下:「正其心者,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也;誠其意者,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也;致其知者,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也。格物者,作唯心識觀,了知天下國家,根身器界,皆是自心中所現物;心外別無他物也。」由是得悉:如能以「格、致、誠、正」四敘,為實踐佛法的根本,即可「轉眼耳鼻舌身識為成所作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如是則復還其清淨周遍之真心。」
筆者讀了蕅益大師以上的註釋之後,才真正認清儒家所持理念的實在意義,及其與日常應用、精神修為之切真契合處。尤其更深體認到:儒家與佛法立說之旨意雖然牟同;惟佛法直指本心,切陳三觀,以破二執之說,更能明澈,足為世間諸法之準則;亦應為學習書法者,深加體察之箴鑑。復觀 上惟下覺大和尚曾經開示「學禪對現代人的意義」,說到「學禪在安定身心,把佛法落實到生活上。因為悟到這念心之後,行住坐臥都可以得到自在;不會空虛、妄想、顛倒;能找到一條大路,可以安穩地永遠走下去。」此即明示我們應該落實心性中的內省,運用持戒清淨而達定與慧,在日常生活中將煩惱拋卻,心結打開,然後使身心健康,進而日行觀照,獲得淨智。這段話,更加應是我們學習書法者所應深切體會的。
再者, 上惟下覺大和尚又在「修行的心路歷程」中昭示:要用「九住心」做為修習禪定時九種攝心的修習過程。第一是「內住」的心;亦就是不使本心攀緣六塵諸境,時時以「提念」、「照念」等方法將之收攝。其次是「續住」的心;亦就是把心安定下來,繼續精進用功。第三是「安住」的心;也就是六根不與外界攀緣,使心境安穩而有定力。第四是「近住」的心;即是把「定住」的心用在參禪念佛上,具有與佛心相應之境。第五是「調順」的心;即是當「近住」的心稍起煩惱或隨境攀緣時,就要將之收攝回來,慢慢調適,使之歸順。第六是「寂靜」的心;即是由調順達到寂而不動的境地。再由「寂靜再寂靜」,即可達於「定」境。第七是「最極寂靜」的心;也就是在「定」了之後,進一步以「能觀」、「所觀」之法去觀照自我本心,破除煩惱。第八是「專注一趣」;也就是定境與觀照合一的「寂照一如」之境。第九是定慧不二之「等持」;亦即達到了「定中有慧」、「慧中有定」的「實相」境地;從此一「實相」境再求精進,即可達到「金剛定」而破「無始無明」。
讀了 上惟下覺大和尚的開示之後,使我更深體認到佛法不離世間法,一切都與眾生日常生活攸觀;只要我們真誠發菩提心,力持善念,以平常心、不動心,去從事一切行為,都是參禪學佛。佛經上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這唯一的途徑即是「明心見性」;保持當下這一正念,永不染塵,使之開悟而至見到本心本性,臻入「無住生心」之境。於是可知:凡我學習書法者,能夠體會此一途徑,把握當下,安住本心,勤修精進,當亦可以漸趨而登妙境。由此可證:佛法典則,足為書法教學之借鑑與指針;學習書法,亦應可為修禪學佛之方便法門。
最後,筆者為了使初習書者,對「收心」、「定心」之法,有所參酌依循,特將教學期間製作之「坐姿按腕法要訣」,錄陳於後,或將有助於以學習書法修禪習佛之參證。尤其「坐姿按腕法」實為其他各種書寫姿勢及方法之基礎;且為初習書者最易學習而臻入「收心」、「定心」之門徑。
「坐姿按腕法要訣」之首項即為「心定氣和坐端正。」旨在強調「心定氣和」為習書之最要條件。其下二至六項,均在說明「坐端正」之要領。第二項:「頭頸豎直脊樑挺」。第三項:「腳掌踏實著地面」。第四項:「胸襟離案肩水平」。第五項:「兩肘外張置桌沿」。第六項:「兩掌對連等邊形」。如果初習書者,依此步驟去做,自然可以保持軀體端正,脊樑挺直,頭頸豎立,兩眼視線交集於胸前正中一點,於是心境自可寧靜收攝,安住而觀照,以利書寫工作之進行。然後銜接以第七項:「右掌豎立腕著案。」及第八項:「左掌撫紙隨意行。」兩掌協同配合,與心相印,完成執筆書寫之準備動作。若能進而潛心專注於執筆及運筆要領之學習錘鍊,自可創作優異之書法作品。
永嘉大師證道歌有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古德亦云:「挑柴運米都是神通妙用。」只要我們發大願心,拋開妄念,袪除法我二執,以真誠態度學習書法,自可於習書途徑之中,獲致真知淨智,蒙受無上福德。同時我們也可以藉由學習書法之途徑,宣揚佛法奧意,裨使社會大眾,蒙受無限福慧,契悟無上知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