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佛学院园地









修行心得


中台山里的佛道
 

 文/中台女众佛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文法师

  站在中台山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体会得到一种感受叫“宁谧”,悠悠远远的飘着,蕴含着一种极内敛的意象叫“成道”。仿佛它不很远,就是这么的近,近的只在“当下”而已。

  早上四点多走在阶梯上,顶着满空清澈的繁星上殿,然后穿过浓得像云一样的晨雾下殿。大殿中平安灯下飘着长长的灯幡,摇荡的是众生的想望;舍利塔上悬着的是行者无尽的愿行。阳光下的中台很晶莹亮眼,丝丝细雨中的中台却极幽静;华林园里的落叶飘啊飘的翻飞着,鹿野园中的释迦如来始终静默的安坐着。每一天,我们聆听着道场的钟鼓声晨起修行,夜晚时又在钟鼓声中安板偃息。

  或许三千大千世界中他方世界的行者也羡慕着这样一个修行的好环境,因为它满满的写着“福报”。但是,在这个道场里修行容易吗?那可不一定了,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我们常用古代丛林是如何的清苦,出家众自己要挑水种菜,乃至在太阳下托钵化缘来肯定修行人的安贫向道。但在中台山的种种磨炼可能不少于古代行者,因为在此有一位大善知识 觉大和尚在指导我们,用的是禅门最直接的教法,菩萨道上极广远的愿行,所以我们被造就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只能心量广大再广大,不能退缩一丝一毫的如来子,学习承担着庞大的如来家业。

  落成后的中台山更忙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活动,每个活动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法会型态变化性大,法会次数更是频繁。每个法会投注下的人力愈来愈多,常常动员全山数百位僧众加上各精舍的义工,人力还是不够用。

  护法总会成立时活动的多样性,中秋团圆大会的变化性,乃至超大型一千五百人的八关斋戒,数千人次共三梯次的“小星辰禅修营”,长达十天的“佛指舍利法会”。这些还不是问题,当中更复杂的是同一个时段,同时进行二个以上的活动,其中场地的分配、物料的准备、学员行程的规划安排、动线的引导,更是需要缜密详实的规划与安排。当中如果某个环节扣不好,连结不准确密实,也呈现出我们智慧不够圆满,考量未曾周全之处,而这往往也是为 大和尚所指导的地方。

  大寮里总有洗不完的菜,每天要同时准备大众法师、居士、游客等的餐点,乃至法会学员的三餐,共数以千计人次的斋饭,不仅不能担误时间,又要美味可口,不是只辛苦一天而已,而且无尽的未来都要如此的发广大道心,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下济六道品、广度诸有情,这或许就是现代一种苦行僧的教法。而每一次,大众都同心协力的克服困难,通过重重考验!

  在中台山的每一位法师秉持着 导师的教诲,研究教理、广植福德、修习禅定。在日用之间藉无尽的法会因缘,磨炼我们不退悔的心志。依种种不同的外境来启发彰显我们的觉性,使觉性更圆满。习学着动中不失觉照,“人在哪里,心在哪里”,以期能够通达“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动静原是虚妄,日用一切现成”的功夫。或许在这当中,我们都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是渐渐的我们的受压度提升了,忍耐度提高了,道心坚固了,业障消除、善根也增长了,我们深受当中的法益而不自知,在不知不觉的岁月中,我们正走在这无止尽的菩萨道上。

  站在中台山的某个角落,体会着一种“宁谧”的气息,看着它的时而欢腾、时而守静,在这“三环一体”的苦行教法下,随着扫不完的地、洗不完的碗,仿佛见到未来一个个中台山的僧众亦能于他方世界,弘大乘法、行菩萨行,终至于成就佛道,相信哪怕是三大阿僧祇劫,也不退不悔。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