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即數數字;「息」,指個人鼻息、氣息。修數息觀,是將心念靠在氣息與數字上,藉以停止心念的遷流與昏闇。一般人的心理,通常有四種病態:第一是妄想心,第二是昏沉,第三是無聊,第四是無記。若將此諸病態去除,不僅可使身體健康、壽命延長,進一步更可使人心智清明、超凡入聖、達到定心、淨心、明心之境界,此即為數息觀之目的。
入坐時,調整身體姿勢,保持身心平靜,安詳自在。並且調勻氣息,使出入息微細,通順、均勻。其方法是先由鼻孔吸氣至丹田,再從口中將腹部濁氣徐徐吐出,如是返覆三次,氣息調勻之後,即可進行數息。
修數息時,數出息或入息皆可,然以數出息較佳;但不可出入息同時並數,否則易導致腹中氣結。數息不宜緊張,應輕鬆自在,一心專注,將心念依靠在出入息上,隨著出息默數(不數出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十個數字,字字不斷,綿綿相續,不可夾雜,錯落不清。
若氣息太短,無法數至十,可數至五或七,待氣息較長後,再加至七或十;數字至十為止,即不宜再加,若因妄想而致數字間斷,則重頭再數。若妄想紛雜,心無法收攝時,可將數字從「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倒數,即可降伏妄想。
一般而言,氣息有三種病相,皆不可依之修習:
第一、 喘相:即出入息時,每一息沒有吐盡,尚有部分氣息留滯於體內,產生不平衡、不通暢的現象,而形成上氣不接下氣的喘相。
第二、 風相:出入息如打鐵之風箱,進出作聲。
第三、 氣相:氣息雖無聲,亦不結滯,但出入不微細、均勻。
若依喘相修數,則胸口悶結,頭昏腦脹,不易得定;依風相修數,則心識不能集中,散亂難成,不易得定;依氣相修數,則疲勞心苦,不易得定。故要修數息前,應先調治此三種病相,使氣息通暢、無聲、微細、均勻,再修數息。
若無法數息,則可觀息,就是注意出息和入息,就是要知出知入。所謂知出知入,不是要去記憶出息和入息,只是「知」就好了。知道現在是出、是入,這個知出知入的心要存在。假使不知出、不知入,心就不知跑到那裡去了。知出知入,一定能使我們心得到寧靜、安定。
數息(觀息)可以在靜坐中或睡眠前修,但行動時則不宜修習。數息得定境時,若見一切善惡境界,皆不可執著,此為幻識所生;應不取不捨、不憂不喜,應知所有相皆是虛妄,堅住正定,心念專注於數息上,能數之心必須清楚明白、作主,所數之數字須綿綿密密、無有間斷。心念清楚明白即為「觀」;綿綿密密、無有間斷,即是「止」。若能止觀雙運,修習純熟,心中妄念頓消,定境現前,則身心和悅、輕安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