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的重要性
文/見采法師

眾緣和合 方易成就

  走進中台建築的周邊庭園,發現又種了一棵小樹,心想:這樣不會太繁雜了嗎?但每日經行其中,漸漸感受到大和尚的智慧。有了小樹、小花、小草陪襯大樹,整體景觀就更顯和合,而讓人感到恬淡怡然。反觀修行亦然,和合就是根本。大與小是相對的,大樹因小樹而成其大,修行也因精進不同、福報不同,而顯差別。但即便是小花、小草、小樹,只要能活在每個當下,亦不因自輕而退屈,能和合而無諍,於平等的佛性中,自然能體悟佛法的真諦。

  大和尚藉著環境,暢演無上甚深微妙法,吾人能否解此真實義?團體當中能和合,就能成就一切功德。能和合就能尊重別人,能和合就有慈悲心、謙卑心,團體因而得以成長,個人的道業也可以成就。一個功德的成就,要靠大眾的和合,得是多少人的智慧和心力!即使是那小花、小草、小樹,雖然微不足道,卻不可缺少。如果只想做棵大樹,就如同堅深的我執,無法考量與整體的和合性,久之益顯孤獨。

捨除執著 心量益廣

  有時候會發現,庭園中一棵樹種沒多久,就被換掉了,另一棵沒多久又被剪枝,這些是因為它們的造型與環境不和諧。同樣的,如果不能和合與人共處,過多障礙之下,自己也易起煩惱,開始怨天尤人。但這是別人的錯嗎?其實不然,是自己的習氣太重。若不肯加以調整、轉化,久之就無法長存於團體中。

  修行要心量廣大,就是要能和合。所以大和尚能指導弟子在有限的空間裡,種那麼多的樹,而不顯擁擠。如果我們也能以這樣的心量來做事,也就是做到《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行定能成就。當常如此反省檢討自己,使心恆常安住正念,是則於佛法中能得解脫。


>>閱讀相關文章

對人以和 覺大和尚開示

「和」可以除去粗暴心,化解暴戾之氣。

和者,祥之端也 見鏗法師

古德云:「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以和為貴 編輯部

倘若能如是思惟,放下自己的觀念、想法,才易學習包容,以和待人。

一張大圓桌 編輯部

佛陀的教法,如同一盤盤的醍醐甘露美味。

智德雙修福慧圓 心平氣和天地寬 見心法師

「和」不從外來,要從每個人的內心做起。

團結和合 護法護教 丁艷珠(傳研)

遇到事情時要互相忍讓,不斤斤計較,給別人方便,其實也是給自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