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

修行是自己的事,也唯有靠自己平時的用功,不必羨慕別人,
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學到深時心自平,
因緣時節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道業也一定能夠有所成就─「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文/見賅法師

  

  禪七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每次都抱持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態打七:期待自己在七天中能夠有所開悟;又害怕靜坐七天下來,腿會疼痛難耐。不過,因為去年沒有打禪七,所以這次發願好好把握因緣、決不虛度光陰、懈怠不用功、在禪凳上空坐,或拼命打妄想、昏沈,期許自己克服一切的障礙,在心上努力。

  初初開始的幾支香,腦中出現師父及教授師常講的一句話:「靜中養成,動中磨鍊。」要由動中的磨鍊,累積福德資糧,靜中才容易有所成就。可是,以往見賅所體會到的卻是動中磨鍊後,靜中卻因疲累而重度昏沈,感受到的只有痛苦二字。

  升上研究所之後,不斷檢視自己的心念,發現於發心時並非全心全意的付出,總是還有個「我」存在。此後,凡領任何執事,就先提醒自己:要全心付出、不可有任何抱怨或起一絲絲的不悅。果然,護完大專教授七之後,感到靜坐時更能定心用功,對治昏沈、妄想的情況跟以前相比,也有所進步了。

  第三天下午,腦海中突然閃出佛遺教經中「制心」篇的經文:「……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去年結夏發心早、午、晚各讀誦一遍佛遺教三經,背經還是有他的好處,當時或許不懂,但是現在因緣時節到了,自然有所體會,不需要解釋就能夠了解。也因此了解師父為什麼要我們把遺教三經熟的原因,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靠自己親身去領會,別人是無法替代的。

  這次禪七中感受到只要發心的因心是正的,所招感來的福德資糧就會急遽增加,不但能夠讓自己在靜中安住,而且心不再向外攀緣。例如,以往的禪七都得強迫自己坐在禪凳上,總是無法在心上用功,然而,這次不但不用強迫自己的心念,而且能夠安住,隨著主七法師慈悲的開示來用功。更了解開示中的數息、觀息、中道實相觀,種種的觀行法門,無非要我們藉由止觀法門,助益自己能夠轉識成智,超凡入聖,化迷為悟,達到定心、淨心、悟心、明心的境界。期待著自己從因上努力,朝此目標前進。

  禪七結束了,進禪堂時萬緣放下,現在出了禪堂就要直下承擔,勇敢面對所有的境界,絕不逃避。見賅期許自己安住當下,把握這一生能夠用功的時間,因緣過了,就不會再來。由這次禪七更體會到,修行真的沒什麼特別的,就是要腳實地,在日常生活落實修行,千萬不可以有半點偷心,偷心不死是不能成道。修行是自己的事,也唯有靠自己平時的用功,不必羨慕別人,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學到深時心自平,因緣時節到了,自然水到渠成,道業也一定能夠有所成就─「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