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覺性做朋友
文/見漸法師

  

  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從嗷嗷待哺的幼兒到長大成人,都需要他人的關懷及協助。然而,我們也聽過不少因為誤結損友而走入歧路的例子。朋友啊朋友!究竟你是墊腳石,還是絆腳石?想要解開這個問題,不妨向內觀照,能選擇朋友的這一念清楚明白的智慧心,才能幫助我們在人生路上,作出最正確的選擇;而這一念清明覺性,正是被我們遺忘已久的究竟良朋益友。

  如何和覺性做朋友?其實覺性不曾離開我們。雖是如此,但在未聽聞佛法前,覺性卻好似眼皮上的睫毛:離眼睛最近,卻看不見;時時在作用,卻不知不覺。因此,第一步,須先認識覺性。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當下能看、能聽、能感覺、能思考的這一念心即是。所以大家不妨靜下心來體會,在生生滅滅的念頭之後,是否有一個不變的「知」,能知道念頭的來來去去,卻不隨之動搖?此即覺性。知道覺性的存在後,還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持覺性、不隨境轉。具體落實則可藉由反省檢討、斷惡修善,將向外尋求的心轉而向內,即是覺性的展現。

  明白覺性的存在後,進一步聽經聞法、知善知惡,以覺性作基礎,以佛法為標準,來待人接物。因為有覺性,才能夠不隨順習氣;有佛法,才可以不盲從人群,如此一來進退有據,不僅能圓滿外在的事業、學業,也能完成道業;不僅能以智慧選擇外在的良朋,亦能開發自性珍貴之益友。

  例如,在辦公室中,因一時的方便,而想用公司電話聯絡私事,對一般人來說,這件事也許微不足道,甚至司空見慣,但此時若能一念返照,讓覺性發揮作用,以佛法判斷是非,即能了知這是偷盜的行為,而不違犯。此即運用覺性與正知見,淨化身口意三業。

  由此我們也可了解,有形的朋友會因時空的限制,無法給我們忠告;唯有覺性才能時時提醒我們,才是吾人最可靠之良友。除了覺性提升外,更要薰修正知見:因果之理、緣起性空、佛性本具、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等,待人處世才有標準可循。

  提升覺性、掌握覺性,需要靠我們的信心及努力,因為在習氣的輪迴下,已沉淪太久,一時掙脫,談何容易?雖然不是容易之事,但至少我們已聽聞佛法,已知努力方向。只要肯用心體會,時時在心上用功,相信必能逐漸將心調伏,如<十牛圖>、、所云:「相將牧得純和也,鞭鎖無拘自逐人。」

  在與覺性做朋友的過程,即是一條修行之路。從認識覺性,到掌握覺性,一步步回到光明自性之家。所謂「但得本,何愁末」,掌握覺性,不但能以智慧抉擇外在的良朋,更能成為指引他人的益友,將生命的光明面,發揮至最極致。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