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科學 文/見鏗法師 |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有一個宗教能因應現代科學需要,當是佛教。」這句話出自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口,對傳統認為佛教是迷信一說,不啻為最有力的反駁。此外,它更進一步暗示佛法是宇宙人生的客觀真理,不隨時間、空間乃至人為的因素而改變。不論是物理學、生物學或醫學的研究發現,事實證明:科學愈進步,愈印證佛法的真實性。 佛法講因果,一切法的形成皆離不開因緣果報,而因果法則亦正是一切科學驗證的基礎。所不同的是,科學觀察研究的範圍局限於物質現象(色法),而佛法關心的對象除了色法,更涵蓋看不見、觸不著的精神領域。著名的「蝴蝶效應」說明了自然界微妙相續的因果生成:甲國的一場暴風雨,往回追溯其形成原因,發現竟是地球另一端的乙國谷地中,一隻小黃蝶輕輕鼓動翅膀所惹的禍!傳統科學所關注的不外乎是自然現象和宇宙運行的奧祕,無數關鍵性的發現其實都來自一個念頭「為什麼」。由此疑惑,繼而不斷地進行觀察、測試,直至證實。例如: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乃是因地球重力之故,火的形成必須具足可燃物、助燃氣體及達到燃點三項條件等等。 在科學研究領域中,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歷然可辨。然而古事人情中的因果關係,由於交織著眾多的因緣變數,而呈現隱微難辨、錯綜複雜的樣貌。因為心念之變化極其微細縝密,再加上無始劫以來所造的善惡業因,與眾生所結的善惡業緣,因此一般人不容易體察三世因果的關係與其業力的運作。但「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則是不變的法則。眾生現世所遭受的一切,無一不是過去所種的業因感得的結果。 生死流轉是因緣果報,而轉凡成聖亦離不開因果。這個道理,在佛陀最初開演四諦法門時就已講得十分清楚:眾生有苦,此苦並非本來就有,亦非無故自生,而是由於眾生過去所造的種種惡因所招感。欲得離苦,唯有斷集。常樂我淨的涅槃聖果是所有修行人嚮往證得的境界,但涅槃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非如外道所言:不勞吾人苦修,八萬大劫之後自然得證涅槃。欲證無為寂滅的涅槃果德,必須修道。 苦集滅道四聖諦是大小乘佛法的基礎,當中所闡明的不外乎是世間和出世間的因果道理。其實,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不論是頓悟或漸修,均立足於因果的法則之上。既然如此,一切法門的修持皆有其驗證性,而從因至果的客觀驗證過程不正是科學方法的權威認定! 人類文明所發展出來的科學乃是從因果上來認識這個現象界,而佛法不僅教我們從三世因果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我們的正報、依報,更進一步教導我們透過持戒、修定、修慧,契悟不生不滅的菩提心、涅槃性。此是十方諸佛的法身住處,亦是唯一究竟安樂之所在。佛法是人生的真理,不論就其本質或修證方法而言,都是絕對符合科學精神。此外,它更超越科學,直接站在宇宙萬法的根源(吾人當下這念心)上一探究竟,在絕對的心體上,一法不立。既是如此,哪裏還有科學不科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