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慈愍
 

 

文/男眾佛教學院高三學僧 釋見別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回顧歷史三千多年前,世尊自兜率天宮降生,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說法,三百餘會談經,以大智慧善開八萬四千法門,成就尊貴偉大的佛果,更將佛性最光輝燦爛的一面展現出來,湛湛然達於極致。如此殊勝的功德為大眾所稱頌!如此圓滿的德行為人天所景仰!

是何緣故,佛陀有如此不平凡的成就能令後世眾生,世世代代傳頌不絕?

是何因緣,裨使人天,乃至六道,所共景仰?

是佛陀的慈愍,是佛陀的悲願,是佛陀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不忍眾生苦、不求己安樂的行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不斷地上求佛道,無懈地下化眾生,為救護一切,無私付出;更勤求常樂解脫之道,以身示教,指導著眾生離苦得樂,引向光明圓滿的覺悟。

是何等的慈愍!護念眾生猶如赤子,悲愍之心如母憶子,恩澤如同虛空般的無遠弗,充塞於法界之中,冥陽普利,六道均沾,是以令世世代代所讚頌、景仰不絕。

反觀當下,三○二八年的佛誕日,大眾仍以恭敬感恩的心來浴佛,知恩、感恩、報恩。當香湯灌沐在太子佛身上時,是否也將佛陀的恩澤,遍灑在自己的心田中,以法水滋養菩提道種,遵循佛陀慈愍的精神-救護眾生,教化一切有情,皆共成佛道。

最後,祈願年年浴佛,象徵佛法常久住世;普願一切眾生皆如灌沐諸如來般地,將自己的心,調滌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