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在堂前廊壁间写下他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为寺内僧人广为流传。惠能听闻此偈,便知此偈未见本性,于是请江州别驾张日用帮他书写自作的偈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写后,五祖门人们都很惊讶,互相谈论惠能与他的偈诵。五祖恐怕有人伤害惠能,于是用鞋子将偈抹去,并说:“这首偈也没有见到自性。”大众听了之后,便以为如此,遂息了诤论。
尔后,五祖为惠能讲解《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五祖遂将衣钵传给惠能,嘱其广度有情,将心法流传后世。
出生
原籍范阳的卢行滔,因事罢官,被流放至岭南新州(现广东省新兴县);在唐贞观十二年 (公元638年)二月八日,初获麟儿,天未破晓时分,有两位不寻常的僧人来至卢家道贺,并为婴儿取名为“惠能”,预言此儿将来必能“惠施众生,能作佛事。”此儿即是日后的禅宗六祖。
惠能三岁时,父亲去逝,家中日渐穷困,与母移居广东南海县,渐长后,家中即靠惠能砍柴维生。
离家求法
一天,惠能行经旅店,听闻一客人诵经,顿有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人回答:“金刚经。”惠能又问:“这部经是从那里得到的呢?”客人回答:“这是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请来的。该寺的住持五祖弘忍大师常劝出家与在家弟子要持诵《金刚经》,就能见到自己的自性,直下了悟成佛。”惠能听了,非常仰慕,很想前往亲近,但因母亲无人奉养而踌躇不决。有人知道他的困境,于是赠予白银十两用来安奉他的母亲,成就惠能前往黄梅参礼的愿心。
惠能迫不及待的赶路,晓行夜宿约三十日,才到达黄梅参礼五祖。五祖问:“你是那里人?来这里想要求些什么?”惠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人,远来参礼,只求作佛。”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贬抑的称呼),那能作佛呢?”惠能说:“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无南北之别。和尚与獦獠两者身虽不同,但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五祖听闻便知惠能是法器,原想再问,但见到四周都是徒众,只好隐忍不说,便叫惠能随众作务,默而混之。惠能问:“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不知和尚要惠能作何坡务?”五祖恐其根性太利,遭人嫉妒,便指示他:“别多说了,你就到槽厂去做事吧。”
惠能从此在后院劈柴舂米。经过八个多月,有一天,五祖来到后院,对惠能说:“你的根器甚利,我怕有人嫉妒加害于你,所以才不和你多说,你知道吗?”惠能回答:“弟子明白师父的用意,所以从不曾走到法堂前,以防止别人生疑。”五祖听了,才放心地离去。
得法彻悟
一天,五祖召集所有门人,要大众用自心智慧发表见解,若有领悟佛法大意者,就要传与衣法立为六祖。大众都认为神秀是教授师,祖位必是他得,因此都不作偈。神秀却感为难:想请五祖指点见解深浅,又怕像是争夺祖位;如果不呈,则无法印证,终究不能得法,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在作好偈诵后,趁着深夜人静,提灯在堂前廊壁间写下他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看偈后,知道是神秀写的,虽未见性,但依之修行,可免堕恶道,因此教门人烧香礼敬、诵念受持。惠能在后院工作,听到一童子口诵此偈,便问童子诵念何偈?童子告知是神秀上座的无相偈,五祖要大家依此修行,惠能即请童子带他至廊壁前礼拜。童子引他至偈前,惠能称己不识字,请童子为他读诵,旁有一人是江州别驾,名张日用,就高声朗诵。惠能听后,请别驾帮他书写自作的偈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写后,五祖门人们都很惊讶,议论纷纷。五祖知道了,恐怕有人伤害惠能,便用鞋子将偈抹去,说道:“这首偈并未见性。”大众听了之后,便以为如此,遂息了诤论。
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坊,看到惠能腰间绑石舂米,便赞叹地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应当如此。”接着问惠能:“米熟了吗?”惠能回答:“米早就熟了!只是还没筛过。”五祖听后,只以手杖在舂米的用具上敲三下就走了。惠能当时即领会到五祖的用意,于是在半夜三更时进入方丈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为惠能讲解《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下大悟,呈偈说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悟到本性,便将衣钵传给惠能,说:“你现在是禅宗第六祖,要善自护念,广度有情,将心法流传后世,不要使它断绝!听我说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叮咛惠能:初祖的衣钵传到他后就不要再传了,以免引起更多纷争。当晚,五祖亲自送惠能到九江驿,命他上船,并自己划桨。惠能说:“和尚您请坐,应当是弟子划桨。”五祖说:“应该是我度你。”惠能感激的回答:“迷的时候由师父度,悟后就要自己度;承蒙师父传法开悟,现在应该自性自度。”五祖听后,满意地说:“是的!以后的佛法,将由你而盛行。”
保养圣胎
到了九江,惠能辞别五祖,一路向南,经两个月到大庾岭。后面有数百人追来,想要抢夺衣钵。其中有一僧人法名惠明,尚未出家时曾任四品将军,性情粗躁,他比其他人更早追上惠能。
惠能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自己则躲在草丛中。惠明一见衣钵,就想拿走,可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移动不了,心生惭愧便大喊:“行者,我是为了求法而来,并不是为了争夺衣钵才来的。”惠能听后从草丛中出来,盘坐在大石上,对惠明说:“你既然是为求法而来,现在就万缘放下,勿生一念。”许久之后,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当下那个是惠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听了顿时大悟,心中大为感激。在惠能叮嘱其善自守护这念心性后;数度作礼,方才辞去。
尔后,惠能来到曹溪,为避免被恶人寻找到,于是在四会地方的猎人队中隐藏避难十五年,这期间猎人常令他看守猎网,每当惠能看到有禽兽落网就偷偷放生,并常为猎人随机说法。
出家弘法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时,有一天,惠能思惟:“此时应当弘法,不可以永远隐遯着。”即离开猎人队到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在讲解《涅槃经》。会场中有两位僧人看见大殿前的幡受风吹而摇动,因而争辩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惠能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大众听此直指心性的见解,都对惠能肃然起敬。
印宗法师即刻迎请惠能至上席,询问佛法深意,看到惠能言辞简单而义理了当,不拘泥于言语字句,说:“行者一定不是平常人!我很早就听说黄梅五祖的衣钵已经来到南方,莫非就是行者吗?”惠能说:“愧不敢当。”于是印宗法师向惠能作礼,请惠能将衣钵出示给大众看,并请惠能开示五祖的指示传授。印宗听了,非常欢喜,赞叹地说:“我说的法好比是瓦砾,而仁者所论述的义理,犹如真金般珍贵。”于是在正月十五日为惠能剃发,愿意奉他为师。二月初八,又请许多高僧为三师七证,为惠能授具足戒,使惠能正式以比丘身,成为中国的禅宗六祖。
第二年(公元677年),六祖辞众归曹溪宝林寺,印宗与道俗千余人相送。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授无相戒;不久回到曹溪,弘布大法,道俗归崇。六祖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所倡之渐修法门相对,故有“南顿北渐”、“南能北秀”之称。其弟子法海将其教说汇编成书,名《六祖法宝坛经》,盛行于世。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派遣内侍薛简,召师至京师,师称疾,固辞未往,帝乃敕赐磨衲袈裟等物,并敕改宝林寺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赐额为法泉寺,并把六祖在新州时的居所改建为国恩寺。
一花开五叶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六祖命门人于国恩寺内建立报恩塔。翌年七月,归返国恩寺,八月示寂,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世寿七十六。宪宗时谥号“大鉴禅师”。宋太宗太平兴国年中加谥“真宗禅师”;后由仁宗谥号“普觉禅师”,神宗赐“圆明禅师”之谥号。六祖遗体未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现存于广东曹溪南华寺(即古代的宝林寺)。遗录有六祖坛经一卷、金刚经口诀等。
师之嗣法弟子四十三人中,以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等最着,他们得法后,都各成一家。其中以青原、南岳二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衍为临济、沩仰二派;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形成了禅宗五家宗派,此正应验了初祖达磨大师所说:“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