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东土初祖 菩提达磨祖师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祖心即佛心

“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祖师之所以称为祖师,并非强冠以美名,而是其来有自,必是以德立名、因名昭德的。凡夫众生总在分别之中过日子……,这是美的,那是丑的;这是美味的,那是难以下咽的;这个人勤修善法,那个人屡造恶业;这么做会飞黄腾达,那么做将穷困潦倒……。心中如此多的分别,可是善分别否?非也!一切皆只是我执在膨胀、作祟罢了。真正的心是包含太虚,森罗万象具该其中;真正的心是朗然晃耀,十方古今无不照彻;真正的心是惺惺寂寂,既觉、既正、既净;真正的心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就是祖师的心!且让我们至诚习学达磨祖师的不与凡圣同躔及其超然……。

菩提多罗

环眼碧睛、虬髯阔额的菩提达磨大师,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香至王的三王子。香至王一向尊崇佛教,因此举国上下多信奉佛法,佛法在此可谓兴盛至极。一日,禅宗祖师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行化至南天竺,香至王便供养尊者一颗无价宝珠。

般若多罗尊者获得此明珠时,便藉机考验香至王三位王子之智慧、根机深浅。尊者问道:“我手中的宝珠可说是至圆至明,请问诸位王子,是否有其他宝物能胜过它呢?”大王子、二王子皆答:“吾父供养尊者之宝珠为七宝中最尊贵者,是没有其他宝物可与之匹敌的。”然而三王子菩提多罗此时却轻轻地说道:“于一切宝物之中,法宝最为至高无上;于众光之中,智光最为无与伦比;而于诸明之中,心明才是真正的明亮无比。尊者的宝珠虽能散发出无限光明,却不是它自己能照鉴一切,而是必须假借吾人心中的智慧,才能辨识它的光芒。众生的心中亦同样本来即具足此宝珠,只要能循道而行,回归究竟真地,自心中的法宝就能立刻显现。”般若多罗尊者听到三王子充满智慧的一番话,心中深知他堪为法器,将来必是佛门龙象,然而得度的时节因缘尚未具足,因此暂且沉默,未发一言。直至香至王过世后,三王子即立刻追随尊者出家学道。

一日,尊者对菩提多罗说道:“你于佛法已臻通达无碍之境界。而‘达磨’,有通达广大的涵义,因此你应更名为达磨才是。”自此开始,达磨大师恭禀尊者的甚深教导,并于左右服侍长达四十年之久,心中不敢稍有懈怠。待般若多罗尊者入灭之际,便传授衣钵予达磨大师,并说道:“昔日释迦如来以正法眼藏咐嘱摩诃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如今我再将此重任咐嘱于你,但愿你能荷担如来大法,弘扬不辍。听我说一偈:‘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至此,禅宗历代传承至菩提达磨是为西天二十八祖。

达磨大师得法后,请示尊者应当往何地弘传佛法。尊者提示他:“先于本国弘化,待六十七年后再往中国设大法药,接引上根。”达磨祖师在印度普施法雨,大振禅风,足迹遍历南天竺,声誉如日中天,贯满五印度,远近学者无不从之受教,广度无量众生。

行化东土

是到了将般若智慧之灯转照中国的时候了。达磨祖师以逾百之龄远渡重洋,历经三番寒暑,于梁武帝普通年间抵达中国南海(即今日之广州)。此时,虔信佛法的梁武帝听说达磨祖师亲临中土教化之讯,便毫不迟疑地立刻派遣使者迎请祖师至金陵。

武帝一见祖师,便迫不及待地问:“朕自从登基以来,积极地兴造了无数塔寺,印制了诸多经典,而且所供养的僧尼也不可计数。请尊者说说看,我的功德有多大呢?”武帝一心期盼能听到一席赞叹的言辞,怎知祖师只是淡淡地回答:“毫无功德。”武帝一脸狐疑,百思不解:“何以无功德?”。祖师道:“陛下所做的一切,仍属有漏之因,将来仅感人天福报而已;如同随着身形的虚影,看似存在,却只是幻妄的假相,因此仍非真实的解脱。”诚所谓“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有相的布施行是无法永恒的。武帝再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磨祖师为其开示:“菩提妙明真心才是最清净、殊胜、绝妙、圆满的,当中具足了一切恒沙智慧,而且体性本来空寂。如此殊妙的功德,并非世间可求得的。”武帝锲而不舍地请法:“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师答:“廓然无圣!”当武帝最后再问:“对朕者谁?”祖师只言:“不识。”

纵使达磨祖师已明白地将要旨一一托出,怎奈梁武帝却丝毫不能领悟。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祖师见弘化的因缘尚未成熟,便毅然“一苇渡江”,栖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端坐不动,因此人皆称其为“壁观婆罗门”。

法脉传承

达磨祖师多年的壁观,就在神光法师(于达磨祖师门下名为“慧可”)于雪地中精诚断臂求法时划下句点。达磨祖师传法予慧可大师,又传授《楞伽经》四卷,并说一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达磨祖师为首位将如来心法传至中土者,因此被尊为禅宗东土初祖;禅宗在中土的弘化,经过二祖、三祖、四祖……至今续扬不绝。而一花开五叶,即开展了禅宗的五家宗派──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沩仰宗。其中尤以临济宗最为绵延不绝,有所谓的:“临济儿孙满天下”之誉。

只履西归

后魏孝明帝年间,就在第六度遭异己者下鸩毒害后,达磨祖师心思中土的度化因缘已然终止,既已得慧可嗣法,达磨祖师便端坐而化。三年后,节使宋云从西域归返东土,途中遇见达磨祖师手提一只鞋履,翩翩独往西天,并对他说道:“皇帝已崩殂了”。宋云回京后,将途中偶遇祖师一事上奏,于是孝庄帝命人启棺验证,棺中却仅见一只革履罢了,因此举朝为之惊叹。达磨祖师所留下的“只履西归”等行谊,至今乃为家家户户所共晓。

结论

达磨祖师会佛心印,发明宗要,怀着“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慈心悲愿,逾海越漠来至中国。行化期间所弘传的,不外乎安心大法,令人外摒诸缘,内心无喘,凝住壁观,寂然不动,即得入道。教法中,〈达磨二入四行观〉是最为众人熟稔的,其中提到入道二途,即“理入”与“行入”。“理入”直截心源,深信众生本具如来真性,于理不疑;“行入”则藉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及称法行四法,使人行解相应、释疑解惑,进而明佛心宗。

〈永嘉证道歌〉云:“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无穷数。”从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达磨祖师之大弘明心法门,乃至于今日“中台广传,落地生根”,一切教化均在使众生普沾法益,深契自心觉性,令自家珍宝明明历历,朗朗而现!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