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微笑──慈悲喜舍的千古容颜 文/中台世界博物馆副馆长、前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造形艺术博士 见迅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九》云∶“佛住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而于第一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佛像表达出佛法的内涵,透过雕凿、琢磨,显现佛菩萨的悲智愿力,具有空灵静谧的虚空性、以相表法的象征性和宗教仪轨的规范性。古佛的微笑,寂静的微笑和沉思的形神,是一种精神化的表现,千古容颜的底蕴是慈悲喜舍,以最为璀璨华美的方式表现。古佛微笑.佛教造像的共同形式
睿智写实的微笑:馆藏三至四世纪犍陀罗“菩萨立像”(图一),片岩石材色调清冷,给人坚凝静谧之感。菩萨面相,净好分明,沉静内省,深目高鼻,薄唇蓄胡的西方面孔。眉间白毫相,白毫凹处原应嵌有宝石,如《长阿含经.卷第一》云:“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引长一寻,放则右旋螺如真珠。”此犍陀罗的微笑,呈现出典丽的贵族风采,具有浓厚的希腊化风格。 端严古典的微笑:馆藏四至五世纪秣菟罗“佛立像”(图二),砂岩石材色调温暖,给人和煦舒张之感。佛高发髻、螺发右旋,如《中阿含经.卷第十一》云:“大人顶有肉髻,团圆相称,发螺右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五官分明,鼻梁笔直,方形长耳,下巴圆润,下唇宽厚,具印度人的相貌特征。此秣菟罗的微笑,展现印度本土化的活力与古典样貌。 朴拙欣悦的微笑:馆藏北魏砂岩“三尊佛像碑”(图三),如来身诸随好,如《大乘百福庄严相经》所云:“两目修广”、“两颊满足”,佛像高肉髻,大眼横长,抿嘴、腮颊充满笑意。此北魏的微笑,展现一派亲切真诚的温和风貌。 安然自在的微笑:馆藏东魏石灰岩“佛立像”(图四),此佛像高二百五十三公分,量体、厚度、硬度非常雄壮,高肉髻,面含笑。此东魏的微笑,展现一种潇洒自在的名士风度,带有北魏后期至东魏时期所开展的青州造像风格。 清俊传神的微笑:馆藏北齐至隋汉白玉“佛立像”(图五),神态沉静温雅,眉毛纤细,目光下敛,鼻梁挺直,唇留朱彩,如《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云:“目色绀艳如青莲花”、“唇色赤好如频婆果”,佛颜神韵,貌色不挠。此北齐至隋代的微笑,展现河北地区白石雕刻精巧婉丽的流美风格。 稳健祥和的微笑:馆藏北周保定二年“石造佛立像”(图六),片岩材质,高三百六十八公分的大佛,面相方圆,师子颊相,如《大乘百福庄严相经》所云:“其颔圆满如师子王”。此北周的微笑,展现一股自信祥和的凝蓄力量。 清新秀雅的微笑:馆藏隋代汉白玉“菩萨立像”(图七),菩萨束发髻,戴环箍冠,舒眉秀目,双颊酒涡,刻工晶莹洗练,神态生动传神。此隋代的微笑,展现富丽华美的时代特色。 雍容威严的微笑:馆藏唐代石灰岩“佛坐像”(图八),螺髻右旋,面相圆润饱满,睁目正视,雕刻力道遒劲,牛眼睫相,如《中阿含经.卷第十一》所云:“大人承泪处满,犹如牛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此唐代的微笑,唇线分明,嘴角上翘,雕刻精美,略带印度后笈多王朝至帕拉王朝的密教造像风貌。 佛首的表现,除了微笑神情之外,发髻形式亦重要。“髻”,表发髻或肉髻。“发髻”,指发式之髻,如螺髻,佛之头发旋曲为螺纹者;“肉髻”,指佛顶骨隆起如髻状,即三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宝女所问经.卷第四.三十二相品第九 》云:“如来顶上肉髻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敬奉贤圣礼尊长故。” 举身微笑.佛光普照的光相象征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云:“是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尔时世尊举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诸光,遍照三千大千国土,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佛教造像中的光相形式,可表“举身微笑”之象征意涵。在佛教造像中的光相,可分为头光、身光和举身光,总称“光背”,表示佛、菩萨身上散发种种光明。头光,是佛菩萨头顶上所发放的圆光;身光,是佛菩萨身所发之光明;举身光,是佛像全身之光相,或为舟形、莲瓣形或火焰形。
光相图像之火焰光芒状,可表佛三十二相之“丈光相”,如《大智度论.卷第四》云:“丈光相:四边皆有一丈光,佛在是光中端严第一,如诸天诸王宝光明净。”铜雕造像,透过镕铸与锻炼,“铸写真容”的如来妙相,表达佛陀身相光明,随处照耀,如日光普覆一切,彰显福慧圆满的佛智与清净法身。 至于光明的象征,如《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云:“明有三种。一治暗光明。二法光明。三依身光明。”治暗光明即外光明,《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八》云“三种光明”之一:“一、外光明,谓日月星光,及火珠灯炬等光,皆能破除昏暗,是名外光明;二、法光明,谓随其所闻之法,观察修习,皆依法则,因此明心见性,破除愚痴之暗,显发本觉妙明,是名法光明;三、身光明,谓诸佛菩萨二乘及诸天等身皆有光,亦能破暗,是名身光明。” 结语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拈华品第二》记载:“于时长老摩诃迦叶。见佛拈华示众佛事。即今廓然。破颜微笑。”“拈花微笑”,传佛心印的第一义谛,不用言语文字,不假思索地流露禅心。“禅者,佛之心”,禅宗传持诸佛心印,从西天到东土,祖祖相传,时空流转,不变的是诸佛菩萨暨祖师们弘宗演教、悲悯众生的心怀。诸佛菩萨造像的微笑表情,蕴藏着佛法的高度智慧与匠心独具的艺术表现,连结着民族文化的包容力,沉淀着匠师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古佛的微笑,是千古慈颜与现代行者 的一座桥梁;古佛照今佛,以“古佛微笑”启发观者觉悟自性佛。 |
|||||||||||||||||||||
单元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