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濟民的遮羅國太子(一)
文/編輯部  圖/傳擎


閱讀感言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各 期 連 結
大智濟民的遮羅國太子

從前有一遮羅國,國王的正后遲遲沒有子嗣,國王心中憂急,告訴王后說:「請妳回本國去尋找可以得到子嗣的方法,找到以後再回來,我不會為此事怪罪妳的。」王后泣辭國王,離開王宮,心中哀痛欲絕,便往山林走去,想要投崖自盡。天帝釋看見此景,心想:「這位王后是我過去生的姊姊,而今因為沒能得到子嗣,竟欲捐軀山險。」不禁哀傷憐憫,於是便從天而降,以器盛果授與王后,並對她說:「妳將這枚果子吞下,必能懷有聖嗣,此子日後將會成為世間雄主。若國王有疑,妳就出示這個天王所用的器皿,以資證明。」

於是王后仰天吞果,霎時間,天帝釋的蹤影便消失不見。王后頓覺身體沉重,自知有孕,隨即返回王宮,向國王一五一十秉告事情的經過。十月期滿,王后果然產下一男。這位太子相貌甚為醜陋,但他在齠齔之年就非常聰明,博學暢達,智策出眾,力能搏象、走攫飛鷹,其聲響亮威震遠方,如獅子吼,於是名聲流布、遠近皆知,各方都歎賞不已。

太子長大後,國王為其聘娶鄰國公主,名叫月光,容貌端正、高雅賢淑;月光還有七個妹妹,也都十分美麗。王后為了怕月光見太子相貌醜陋而心生嫌惡,於是用了一個權巧的說法,她告訴月光:「在我們國家,夫妻不可在白天相見,這是古來相傳的重要儀節。希望妳謹慎持守,不要失了禮。」月光回答:「如您所教,不敢違逆。」

自此以後,太子出入宮寢,都未曾見到月光之面。太子深思:「我國與七國為敵,彼此征戰不息,無有安寧之日,百姓無不哀嘆。我應當想個辦法,巧設方便,權而安之。」於是想到:「我的相貌醜陋至極,月光看到我,必會棄我而去、回到母國;這樣一來,我就有機會運用智慧權巧,排難解紛,使八國和睦,天下安定,兆民安樂。」太子打定主意,便欣然告訴王后,說自己希望能一睹月光的儀容。王后回答:「你的相貌醜陋,而月光姿容華豔,猶如天女;她看見你的長相,必會離你而去,這樣你恐怕就要鰥居終身了。」然而太子仍舊堅持,希望能一見月光。

王后憫念太子,便從其所願,她親自帶著月光去看馬,讓太子佯裝成牧人。月光一見便問:「宮裡怎會有這麼醜陋的牧人?」王后回答:「他是先王的牧夫!」王后又帶月光去看象,月光又看見這個醜陋的牧人,不禁心生懷疑:「我行經之處,總是見到此人,莫非他就是太子?」於是月光也告訴王后:「我希望能一睹太子之容!」王后不願讓月光看見太子的真面目,便令其他王子假扮成太子出遊,而太子的官僚仍於兩側翼從侍衛,月光見狀,才稍稍放了心,略感歡喜。

後來月光來到宮中林苑,太子又登樹取果,擲落月光背上,月光回頭,見此人與牧夫十分神似,心想:「他必是太子無疑!」當天夜裡,月光趁著太子入睡,悄悄地以火光照向太子,眼見太子面容醜陋,驚懼不已,便棄之而去、奔歸母國。王后得知此事,氣得責問太子:「你怎麼可以就這樣讓月光逃回國去呢?」太子說道:「月光回國,乃是天下太平之基,百姓終於可以侍奉雙親、安享天年了。」太子心中智計已定,便向王后拜辭,往鄰國出發。

到了月光的母國,太子佯裝為陶師,受雇生產陶器,其器精美,妙絕全國;陶坊主人便將陶器獻給國王。國王得到精美的陶器,甚為歡喜,將陶器賞賜給最小的公主;公主拿著陶器在諸姊前輪番現寶,月光一看,知是太子所為,一手將陶器摔碎在地。

不久,太子入城,受雇於染坊,所染製的絲織品,技藝奇巧、精湛絕倫;染坊主人欣喜稱奇,將此五色繒綵獻給國王。國王感到十分高興,在八位公主面前展示。月光一看,又認出是太子所作,棄而不睹。

後來太子受雇為大臣養馬,所養的馬匹壯碩結實、性情調和。大臣便問太子:「你還有什麼其他的技藝呢?」太子回答:「我能料理宮中眾味餚膳。」大臣便令太子準備珍饈美饌,獻給國王。國王問:「這料理是出自誰人之手?」大臣如實回答。國王便命太子入宮為御廚,監典餚膳。一次,太子捧著羹湯進入宮中,給八位公主食用,佯裝失手翻覆羹湯、灑了滿身,公主們都嚇了一跳,唯獨月光不予理睬。

天帝釋看在眼裡,讚歎太子:「菩薩憂眾生苦,為拔濟萬民,不惜辛苦若此!且讓我助其一臂之力。現在只要設法挑起爭端,使這七個敵國的君主全都來此集會,再讓太子有因緣登高一呼、曉以大義,兆民的災禍就能平息。」於是天帝釋便化現出月光父王手書七封,分致七國,信上都說要將月光許配給該國。七王得信,紛紛準備聘禮,親自前來迎娶。他們在城外不期而遇,各各都聲稱要來迎娶月光公主,彼此爭訟紛紜、相持不下;最後不約而同拿出月光父王手書為證,一看之下,不由得氣憤不已,於是矛頭一致轉向月光之父,各自遣使回信,毫不客氣地指責:「你以一女戲弄七國,各國怨聲四起,現已集結重兵,軍臨城下,你國家滅亡之日不遠了。」(待續)

典故摘自:《六度集經.卷第八.(八四)遮羅國王經》

 

省思

世人自認相貌不如人、或因其貌不揚而受他人嫌惡時,往往耿耿於懷,產生許多負面心念。遮羅國太子則不然,雖生相醜陋、為其妻鄰國公主嫌棄,卻無絲毫瞋忿之心,而是始終懷抱著憂念眾生的廣大慈悲,運用智慧、創造因緣,化解敵國仇怨;雖貴為一國太子,而自甘承受種種辛勞,只為拯濟萬民免受塗炭之苦。志在行菩薩道者亦當如是,放下我執,常懷慈悲、智慧,捨己為人,如此必能成就廣大心量,利益無邊眾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