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10 期 |
|
健康素食 |
e世紀健康素食觀
文/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兼主任所長、 一般人提到「素食」一詞,難免會聯想到宗教。但是,除了宗教的因素外,很多人吃素是為了健康,尤其是文明病愈來愈普遍的今天。例如,近年來所謂「代謝症候群」,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危險因子同時出現的現象,因為這些危險因子與台灣十大死因榜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密切相關。 相較於全世界,國人的體質較易得代謝症候群,在同樣身體質量指數(體重/身高m2)值下,台灣人的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率比美國白人高。有鑑於此,許多人開始提倡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運動及飲食習慣的調整。在飲食上,尤其是健康素食的觀念也積極被推廣。 素食的種類 ![]() 宗教上,關於素食或禁食某些動物性食物,除了有其教義主張外,國內常見的素食,大致可分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及瑜伽素。「全素」指食物完全來自植物食品,「蛋素」為食蛋製品者,食用奶製品者為「奶素」,兩者都可食用者為「蛋奶素」。所謂的「瑜伽素」,將食物分為三類:「悅性食物」,一般是指自然的食物,沒有過度烹調,也沒有加入過多調料的食物,如蔬菜(洋蔥、大蒜、蔥、韭菜、菇類除外)、水果、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奶製品等,易於消化,吃完後會感覺身體輕鬆、精力充沛,同時又會很舒服、平靜。「惰性食物」,所有非蔬菜、水果的食物,或經過多次烹調的食物,會讓我們感到慵懶,如大蒜、肉類、魚、蛋、洋蔥、味精、菇類、木耳、芥茉、酒等。「變性食物」,烹調過度或加入過多調料的食物,會改變食物的自然味道,或讓我們過度興奮,思惟速度加快,身體變得坐立不安,如巧克力、咖啡、茶、刺激調味料、碳酸飲料等。 佛經裡記載的素食,是指一切植物性食物,除了蔥、蒜、洋蔥、韭及興渠(興渠又叫阿魏,產於印度)等五辛。三千多年前,佛教就反對食五辛。五辛含有跺化合物、異硫氰酸、生物類黃酮和蒜素化合物等成分,這些植物化合物雖具有抗癌與抗感染的功效,但卻有「熟食發淫,生食增恚(憤怒)」之弊。五辛雖具有「殺菌」之用,但它帶有刺激性的穢濁之氣,會助長人們利慾之心與淫念;而其辛烈的性質,又會增長人們的瞋怒與暴躁。 ![]() 素食的營養 ![]() 素食者維生素B12的攝取量偏低(因為維生素B12大都存在動物性食品),尤其是全素者,但是人體對於維生素B12的需要量,大約是本文中一個逗點符號大小的量,而且人體保留維生素B12也相當有效率。因此,成人素食者血液中維生素B12的濃度雖然比較低,但對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此外,因為維生素B12不易從體內流失,因此,雖然從飲食中得到的量很少,但體內的存量仍可以供應數年所需,並不太容易發生維生素B12缺乏的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