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眾生的舵手


文/星堅法師


  一日晚課,唱誦到「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施食與佛子,皆共成佛道」,當下便思惟:世尊希望一切眾生皆能成就佛道的悲心願力。如《金剛經》中,世尊過去為忍辱仙人時,即使是最惡劣難忍的冤家也不曾捨棄,更以忍辱及慈心發願,未來成佛後必定最先前來度化他們。

但辦肯心 必不相賺

  過去在精舍,每週十堂的禪修班,一期接著一期的招生,及佛學社各項活動的籌劃等,弘法的步伐從未停歇,精舍法師始終關心著每一位學員的狀況。在這過程中,感受到法師們的慈悲,不曾因勞累、病苦而影響菩薩道的發心。每一次的指導、鼓勵與肯定,自己彷彿看見過去諸佛菩薩示現般,漸漸從無盡的護念與受用中,體會到要化除修行的一切障礙,便是要發起不捨一眾生的悲心願力。

  要能發起願心、化除煩惱、做到自利利他,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遇到不如意的境界,都要面對它、挑戰它。如圓悟克勤禪師開示學人:「只在存誠堅固,努力向前;但辦肯心,必不相賺。」當自己精進勇猛、有大願力之時,困難的事會變為容易;相反地,若是放逸散漫、悠悠忽忽,再容易的事也變得艱難無比。只要肯定所立定的志向,便能打從內心直下承擔,路找到了,方向沒有錯誤,剩下就是時間的問題,走一步就靠近一步,總有到家的一天。

正心正念 度人度世

  在學院中除了研讀經教,於課程之外也有許多職務需要發心。有時課業已忙不過來,還需協助同學練習梵唄、處理職務內的瑣事,或協助執事們關心一些事務。當許多事情同時疊加,體力無法負荷且分身乏術時,便會心生疑惑:為何要如此忙碌?此時會思惟:諸佛菩薩是如何發心?過去大善知識又是如何發心?

  想到過去開山祖師所題的正覺苑楹聯「正心正語正行正正堂堂為上人,覺己覺人覺他覺覺照照證法身」,就是自己學習的方向。當同學因不擅長梵唄而躊躇不前時,雖然自己可利用的時間也不多,但只要發起利益眾生的大悲願心,就能盡力去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正心,便能放下自我、成就他人。即使同樣的問題一再重複,提醒自己保持柔軟溫和的正語,調伏心中的瞋恚,慈心給與鼓勵,廣結善緣。他人學習遇到障礙時,試著找出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陪伴在側幫助突破困境。當他人因此而成長時,就會發現原來在對的道路上堅持不斷地發心,最終收穫、成長最多的還是自己。菩薩行真正的價值,就是誓度一切眾生的利他精神,以正念、正心來度人度世。

  善知識們堅信眾生的菩提樹苗,未來必然終有開花結果的一天,所以不斷護持且給與發心的機會。開山祖師更鼓勵弟子:「每一位都要發心當一個偉大的舵手。佛法是一條大船,船上載了很多眾生,渡過生死的苦海,才能夠到達彼岸……要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必須檢討反省,導正知見,才能當一名很好的舵手,運載無量無邊的眾生到達解脫的彼岸。」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度化眾生,已於娑婆世界往返八千次;過去諸菩薩,已於是中學,未來者當學,現在者今學。發願盡未來際,在生死苦海中作接引眾生的舵手,乘上慈悲平等的解脫航線,逐步航向清淨光明的未來!


摘自《中台山月刊278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