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就是向佛学习,成就佛的「福慧两足尊」。知苦,是驱动修行的原动力。佛法,正是带领我们离苦得乐的良药。每一次听经闻法,如同进入心灵补给站,法喜充满,佛法的智慧恰似焚化炉,消融所有尘垢烦恼,回复清净本然,引领众生回到菩提自性之家。
知见端正 契机现
心清净了,在生活中,所思所言所行也随之清净、良善。曾经有位初级禅修班的新学员提到,自己报名参加禅修班的缘起,是因为一位早已不相往来的朋友,突然打电话来表达歉意,希望借此化解彼此的敌对关系。他相当惊讶,自己完全做不到的事,何以这位朋友做到了?原来,朋友在精舍听了住持法师的开示后,心开意解──不想再受苦,决定退一步,主动致电抱歉,解开误会,却也开启新学员带着未婚妻踏入精舍,开始禅修的契机。
转变,在于知见之导正。转念,改变旧有的思惟模式,以佛法的正知见看待人事物,进而时时正念现前,身口意三业便能朝着光明的正道而行,犹如明灯彻照,看得清清楚楚,便能愈走愈稳健,身心愈自在。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从听经闻法,慢慢确立正知见,但由于功夫尚未得力,心作不了主,不能时时观照到烦恼习气,往往反省检讨后,懊悔不已,苦不堪言。因此,透过实践佛陀的戒法、教法,在日用中断恶修善,养成正确、良善的言行及心念,不断地清净身口意三业,广修福德,不仅保护了自己的法身慧命,也不伤害其他众生。
然而在修行的过程,很容易将修善的光明以为实有而执着不舍,或是落入计量自他的差异,从而心生不平,难以发起赞叹他人,向人学习的心。借由不间断地闻法,进而信受奉行三轮体空、修善不执着善的道理,随着法水入心,「罗刹与菩萨,不隔一条线」。
我法双亡 趣菩提
一位亲近精舍十多年、乐善好施的居士于分享中提到,总希望能将最好的供养三宝,乃至于一切众生。却也因为执着「我要布施」,看到别人先于自己布施供养,不自觉地生起嫉妒他人的心。经过不断地薰修佛法,现在便常能至诚随喜赞叹。
而佛陀在舍利弗、目犍连证得阿罗汉后,即指派二人为首座弟子。僧团中,有些弟子对于这样的决定,甚为不解,便请示佛陀。佛陀开示大众,舍利弗、目犍连两位尊者因过去生的愿心,已多生培养出首座弟子的能力与智慧,因此,成就今生于僧团中教化僧众的因缘。如是因,如是果,修福修慧靠己力,他人的成就是自己的学习榜样,学习之、赞叹之,亦能成就随喜功德之福报。
此外,行人虽然勤修福慧,但在修习菩萨道的过程,如何发长远心,无有懈怠,是行者所需坚持、突破的。习于妄想执着的心,让身心纷扰难安,疲惫、病痛常缠身;懈怠,因身心而有,执身心为实有,就会想保护之、爱恋之,知法体无身心相,身心了不可得,则离懈怠。因此,菩萨广修福德,无有疲厌,以般若智慧,不为身心所惑故。
《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这念心本自福慧圆满,空一切妄染,修而无修,心本清净。即便现阶段还无法完全做到,但坚持佛陀的教法,以正知见为眼,引领自己履践福慧双修、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既已上了菩提大道,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摘自《中台山月刊215期》
|